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锦衣卫1 > 004续

004续(4/11)

对,”传教士的声音带着颤抖,“我们总以为能征服天地,却不知道最巧的技术,是听天地的话。”他指着残骸里扭曲的齿轮,那些被强行加粗的钢齿上,竟布满与残页“天毁之”三字相同的裂纹,“这不是故障,是天地在说‘不’。”

    赵莽将残页上的“地载之”拓印下来,贴在新造的钻井机上。当莽古尔泰带着辽东工匠来学习时,他们在齿轮箱里发现了个惊喜——那枚从血滴子拆下来的衡木,在日复一日的转动中,竟慢慢沁出了层泥土色的包浆,像是从天地间汲取了灵气。

    “宋应星说‘天工,其巧而合理者’,”墨修给工匠们演示如何校准衡木,“这‘理’就是天地的规矩。你们在辽东挖煤,要记得煤层有煤层的深浅;我们在济南造水车,要懂得水流有水流的缓急——违背了这个,再巧的机器也没用。”

    春雨停时,他们将所有《天工开物》的残页拼凑完整。最后显露出的,是宋应星晚年的批注:“予见机巧穷奇于济南,其匠曰:‘此非凶器,是天地之使也。’予信之,故记此语,待后之贤者见之。”

    赵莽忽然明白,自毁装置的真正设计者,不是墨家工匠,也不是宋应星,而是天地本身。就像煤埋在地下是天地的藏,挖出来取暖是天地的赐;机械造出来是人的巧,用去生还是杀,却要看是否合了天地的意。

    离济南府那日,赵莽带走了那片拼完整的残页。墨修送他到黄河边,新抽芽的玉米苗在风中摇晃,叶片上的纹路与《天工开物》的插图如出一辙。“你看这苗,”墨修指着入土的根须,“它往地下扎得越深,往上长得越稳,机器也一样,守着天地的规矩,才能走得远。”

    船行至入海口时,赵莽将残页铺在甲板上。海风拂过,“若用于生,则地载之”的字迹在阳光下格外清晰。远处的商船正将辽东的煤、济南的玉米种运往马尼拉,船头的螺旋桨转动时,留下的水纹像极了阴阳鱼的曲线——那是技术在顺应天地,就像宋应星预言的那样,所有机巧最终都要回到生养它们的天地间,用对了地方,便被大地稳稳托住,用错了地方,自有天道来纠正。

    他将残页小心收好,知道这纸上的字不是束缚,是指引。就像那台经历过自毁与重生的血滴子,它最终明白,最精巧的机括,不是能发出多大的力,是能守住多大的分寸——这分寸,是天地给所有造物的底线,也是给所有使用造物者的告诫。

    第十一章 墨家遗产的延续

    合璧图里的未来路

    赵莽接过那卷牛皮图时,济南府的夏蝉正鸣得最烈,阳光透过墨家大院的梧桐叶,在图上的引力机枢齿轮上投下跳动的光斑。墨修的手指点在图中最空白的角落,那里有行极小的字迹,笔锋清劲如竹,正是宋应星的笔迹:“待西洋之学东渐,与墨经合璧,可开万世之基。”

    “先祖说,这图要等个懂两派学问的人来接,”墨修的烟杆在案几上磕出轻响,图中机巧穷奇的胸腔位置,用朱笔勾勒出半册《墨经》与半本《远西奇器图说》,书页相接处,衡木与螺旋纹缠绕成股,像两条交颈的龙,“宋应星来访那年,在这图上站了三天,临走前留下这句话,说百年后自有分晓。”

    赵莽的指尖抚过“合璧”二字,忽然想起辽东钻井机的齿轮——那些墨家衡木的“五衡分度”与西洋螺旋的“螺纹密度”,在转动时形成的韵律,竟与图中缠绕的纹路完全一致。他取出那枚从血滴子改造的钻井核心,铜制齿牙咬住图中对应的机括位置,严丝合缝,像是为这图量身定做的钥匙。

    “元时波斯工匠没等到这一天,”墨修翻出图中夹着的波斯文便签,上面画着台未完成的机械,衡木与螺旋各占一半,中间留着空白,“他们总说‘道不同’,却不知道宋应星早就看出,道虽不同,终点却一样——都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好。”

    那日午后,杂货铺老汉送来个包裹,是那位西班牙传教士从马尼拉寄来的。里面是半片炸坏的机巧穷奇残件,残件上的西洋齿轮与墨家衡木纠缠在一起,断裂处却奇迹般地吻合,像是在爆炸的瞬间完成了最后的合璧。

    “总督的机械兽炸了,”墨修指着残件上的焦痕,“但这齿轮的咬合处,却比任何图纸都清楚地说明——西洋之学与墨经,本就该是一体的。就像这残片,哪怕碎了,骨头缝里还认得出彼此。”

    赵莽忽然在图的空白处,发现宋应星用蝇头小楷写的“技术如河”:“黄河九曲,终入东海;墨经与西学,亦如是。”他想起血滴子绘制的全球路线图,那些连接沈阳、济南、马尼拉、墨西哥的线条,此刻在图中化作条条支流,最终汇入标注着“万世之基”的大海。

    深夜,他们在油灯下复原图中的机械兽。当赵莽将《远西奇器图说》的螺旋原理补进空白处,墨修则用《墨经》的平衡术校准衡木角度,图中的机巧穷奇忽然在光影里活了过来——狮首喷出的不再是石弹,是灌溉的水流;虎爪收起的刀刃,化作耕种的犁铧;四足的齿轮转动时,带出的是春播秋收的时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