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用拳法打爆二次元世界 > 第268章 碗空了,风还在添

第268章 碗空了,风还在添(2/2)

一千下。”

    拳师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他知道,真正的武道,不在于招式形骸,而在于你的身体,是否还记得风的节奏。

    玄音小庙的旧址,成了村妇们的洗衣处。溪水潺潺,棒槌声声。

    一个叫青禾的少女,在捶打衣物时,忽然感觉自己的心跳与木槌落下的节奏,竟达成了完美的同步。

    那一瞬间,她心无杂念,只觉天地间唯有这一起一落。

    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落于布面,竟形成了一个转瞬即逝的草形文字。

    她心中一动,却未声张。

    只是从那以后,每次洗衣,她都会不自觉地哼起一段没有歌词的调子。

    数十年过去,青禾成了祖母。

    她的孙女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癔症,每到夜晚便会惊惧啼哭,百药无效。

    唯有当她重新拿起木槌,在院中捶打旧布,那熟悉的、富有韵律的声音响起时,孙女便会立刻安静下来,安然入睡。

    远道而来的医生对此百思不解,他用精密的仪器录下了捶布声,带回去研究。

    最终,他得出了一个震惊学界的结论:这段声波的特殊频率,竟与一种只在月夜发光的珍稀植物“银光草”散发光芒的节律,完全一致。

    消息传回村里,阿九听后,只是走到溪边,将一块洗得发白的旧布浸透了水,挂在了那棵百年梅树的枝头。

    风吹过,布上的水珠一颗颗滴落,渗入泥土。

    其中三滴,恰好落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听”字。

    那位来自异邦的学者回国后,做了一件让所有同行都无法理解的事。

    他将自己数十年呕心沥血的田野笔记付之一炬,那些关于岳山村落的神秘记录,尽数化为灰烬。

    他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木匣,里面装着一粒从村里带回的米。

    他不再着书立说,也不再高谈阔论,只是每逢春日,便将这粒米放入一只盛满清水的白瓷碗中,静静地置于窗台。

    十年过去,碗中米不腐不烂,水中清不浊不干。

    他的弟子终于忍不住问其缘故。

    他抚摸着那只白瓷碗,只说了一句话:“它在等风。”

    又是一个深夜,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撞开了窗户,将窗台上的瓷碗掀翻在地。

    米粒从水中滚出,恰好落入一条地板的缝隙之中。

    第二天,学者看到那条缝隙里,竟钻出了一茎指甲盖大小的绿芽。

    他颤抖着跪倒在地,凝视着那抹新绿,良久,忽然放声大笑,笑声中带着泪水与释然:“原来如此……原来它不是种子——它是钥匙!”

    他终于明白,真正的记录,不是用文字将记忆禁锢在纸上,而是创造一个让记忆自己发芽的契机。

    又一个百年呼啸而过。

    村口那棵神异的梅树终究还是枯死了,传说中的银光草也迁徙去了远方,就连村子的名字,都已几经更易。

    所有神迹都化作了传说,唯有一句俗语,如种子般在村民的口中代代流传:“碗要空着,风才肯添。”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一个刚刚学会说话的幼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将自己吃饭的空碗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门槛上。

    他对着漫天风雪,奶声奶气地喃喃道:“风,你饿不饿呀?”

    无人应答,只有风雪依旧。

    第二天,雪停了。

    家人出门时,发现门槛的那个小碗里,积雪融化,不多不少,恰好是半碗清水。

    清澈的水面上,竟漂浮着一片不知从何处飘来的草叶,叶脉上,一点微光如星辰般闪烁了一下,仿佛一只刚刚睁开的眼睛。

    而在千里之外的海边,一个年轻的渔妇正抱着孩子,在渔火下轻声哼唱着一首早已不知其意的古老歌谣,那走调的曲子断断续续:“……我娘笑了,我听见你了,今天天晴了……”

    一阵海风掠过她的发梢,带着咸湿的气息,在她耳边,似乎极轻极轻地应了一声。

    那一夜,吹过千里之外海边的风,终究没有再回到岳山下的村落。

    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失去了某种古老而温柔的回响。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