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316章 人性剖析

第316章 人性剖析(1/3)

    朱棣听后有些吃惊,在他的认知当中,皇帝简单来说就是天下的主人。

    至于天子乃是上天代言人之类的思想,在他看来完全就是扯淡,目的只是为了增加皇权的神秘性罢了。

    毕竟,

    如果上天真有一个主人,那么自己当初靖难的时候,你倒是显灵啊!

    看看我手中的刀,能不能将你这尊所谓的神砍下来。

    生活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这样。

    如果想让我信奉你,你灵,那么你就是神;你拳头大,那我也可以信奉你是神!

    所以,朱棣对这程朱理学的态度就是你不要惹我,咱俩井水不犯河水,毕竟推翻的代价很大。

    但若真触及到了王朝根基,那不好意思,我倒要看看,手中的刀剑,能不能砍的动你!

    现在朱棣已经隐隐感觉到了程朱理学的危险。

    毕竟陈兄弟之前的一句话,他一直记忆犹新。

    大明会重复三年一度的科举,但很难复刻开国与靖难。

    那么接下来的大明皇帝,很有可能都是马下皇帝。

    就像老大一样。

    老大朱高炽对待程朱理学好像也持开放态度。

    但朱棣能感觉出来,幸运的是朱瞻基乃是一位全能型皇帝。

    可之后呢?

    谁又敢保证大明还会不会出现一位马上皇帝!

    若没有,大明的后世之君,岂不是真在程朱理学的操纵下,沦为那些虚伪士大夫的攫利工具!

    朱棣喝了一口茶压压惊,急忙问道:

    “陈兄弟,按照你的说法,这程朱理学确实是一个祸患,可科举制真能将其拔除掉吗?”

    陈羽点了点头,说道:

    “其实拔除程朱理学并不难,难的是缺少相对应的人手。”

    “老朱,接下来听我给你分析分析,剖析完程朱理学后,你就知道为何只有这一次的恩科,才有机会彻底将其拔除掉。”

    朱棣点了点头,聚精会神的听着。

    陈羽举例道:

    “我举一个历史上有关程朱理学与皇权碰撞的例子:

    宋朝时期,幼年宋哲宗赵煦在一次上课时,趁老师程颐没有注意,折断了一根树枝。

    当时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枝头上长出了嫩绿的枝芽,幼小的赵煦不过还是一个孩子,见到这个情况,心中不免有了一些天性显露了出来,于是才有了折断树枝的举动出现。

    在旁人看来无可厚非的事情,但程颐看了之后,心中很是生气,他对赵煦训斥:春天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候,你怎么可以忍心去扼杀它?这是没有天理的!”

    “老朱,你感觉程颐提出程朱理学中的理,对还是不对?”

    朱棣皱眉思索半晌之后,缓缓开口道:

    “我感觉程颐……说的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

    陈羽笑着说道:“确实,听到老师训诫学生的这个案例之后,心中的第一反应都会觉得,理学家的训诫站的住脚,有道理,是对的!”

    “可是这种做法保护了植物,却扼杀了一个孩子生性活泼的天性。可以理解为逐渐扼杀一个人的情感。毕竟在绝对的理智面前,人没有七情六欲,即没有感情。”

    “老朱,那我再问你,你认为一个皇帝,是摒弃掉七情六欲好,还是完全理性好?”

    朱棣手指在桌子上有节奏的敲击着,这个问题他感觉自己还真不好回答。

    对于久经沙场的他来说,战场上处理军情,需要做到的就是沉下心来,完全理性的分析。

    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但显然,

    这样的回答他感觉有些不对,可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道:

    “理性!但我总感觉这样说,又有一点不对……”

    陈羽笑着摇了摇头,“当然不对,因为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人是理性与感性共存!”

    “当然,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是感性的,可人还是理性的,但人终究是感性的!”

    朱棣:“???”

    听着这如同绕口令一般的话,着实让他脑子感觉有些浆糊。

    若不是知道此句话的前因后果,他还以为陈兄弟打算给他讲一个笑话,用来活跃气氛。

    陈羽见老朱一脸的疑惑,当即解释道:

    “这个定义不难理解,人从本质上是感性的,情感与本能是行为的原始驱动力。比如面对危险时本能的恐惧、看到美好事物时自然的愉悦,这些感性反应先于理性思考。”

    “同时,人也是理性的,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规则,能够用逻辑、分析和克制本能,让行为更符合长远利益与社会规范。”

    “然而,理性更多是辅助决策的工具,无法真正主宰人的行为与价值判断。在极端情境、重大抉择或深层价值追求中,最终左右人类选择的依然是感性!”

    “比如灾难时本能的求生、为了利益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