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316章 人性剖析

第316章 人性剖析(2/3)

择手段的获取,都证明了人终究是感性的。”

    “老朱,这样说你理解了吗?”

    朱棣一愣,随后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

    他感觉这一番话,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或许,

    让姚广孝前来更为合适。

    陈羽挠了挠头,直接了当的说道:

    “你不妨这样理解:倘若没有感性作为根基,人便无法理性地行事,最终只会沦为一具行尸走肉。”

    “若将这种情形套用到皇帝与信奉程朱理学的大臣身上,皇帝在这种思想的浸染下,终将成为傀儡。表面上握有权力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但暗中却处处受困于程朱理学的框架。”

    “只能在固定的框架中治国,能好吗?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框架还是人为加上去的!”

    理学自诞生之初,就已经出现了这个弊端。

    说再多,无外乎就是让你听他的话。

    皇帝的视角,程朱理学是在指挥皇帝;

    在百姓的视界,不过只是一群五谷不识的人,在废话连篇的“劝农”,口中说着农业乃国家之大事,自己却兼并土地,压榨百姓。

    到了亡国的时候,甚至还怒骂这些百姓们没有忠臣爱国之心,为了一口粮食就造反起义……

    程朱理学虽隐含隐患,所幸发展节奏相对和缓。

    然而到了明朝,它已彻底演变为“王朝意识形态”,被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至清朝时,其影响力更是登峰造极。

    这种思想统治带来的后果显着,明朝末年国家危亡之际,尚有百姓基于本能的情感驱动起身抵抗;

    但在清朝面临亡国危机时,民众却因长期受程朱理学桎梏,感性意识极度匮乏。

    难以被激发保家卫国的热忱。

    反而容易因思想根基薄弱,轻易被侵略者动摇立场。

    甚至沦为外力利用的工具。

    何其悲哀!

    朱棣现在已经承认了在陈兄弟讲解的第四条科举好处时,但他感到了莫大的理解难度。

    果然如陈兄弟所说,讲了他不一定能懂。

    只能过过‘耳瘾’。

    但朱棣的脑海中还是在努力消化着这些信息。

    他没有想到,今日出宫本来是为了打发时间,结果现在看来,他竟然再次触碰到了一件足以影响王朝寿命的事情。

    陈羽顿了顿,继续说道:

    “眼下,支持程朱理学的士大夫群体,已在天下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一股约束皇权的思想框架正悄然成型。”

    “不过朝廷亦可顺势而为,借恩科之名,从中选拔出针对程朱理学思想的官僚班底。”

    “依我所见,按程朱理学的‘理性’逻辑,他们必然反对朝廷提前举办科举,多半是祭出祖制,或是煽动士人拒绝参与恩科,试图迫使朝廷妥协。”

    “但越是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就越对朝廷有利;”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如今的祖制,确实已经成为了程朱理学那帮家伙用来限制皇权的框架。

    出海就是如此。

    一群伪君子,自己下西洋的时候,百般阻拦,可是反观他们呢?

    没少从海洋贸易中获利!

    但自己身为马上皇帝,他们不敢做的太过火。

    因为过火,自己真的会杀人!

    但关于恩科方面,程朱理学那帮家伙也一定会有所行动。

    就像陈兄弟口中,阻止读书人拒绝参加恩科,迫使恩科取消,也是有可能的。

    可这确实方便了朝廷。

    毕竟,一下子就筛选掉了许多程朱理学者。

    陈羽喝了一口茶后,继续说道:

    “为了针对的更加彻底,我建议选拔的人才,多为山东一代士族!”

    朱棣闻言眼睛一亮,好像猜到了什么。

    只见陈羽伸出了两根手指头,比划着:

    “当一个国家的主流思想被推翻之后,一定要有另外一股思想将其代替,否则大明就会乱套。”

    “而唯一有资格也有实力代替程朱理学思想的,唯有儒家思想!”

    朱棣顿时明悟,主动结果陈羽口中的话茬说道:

    “陈兄弟我懂了,之所以这一次恩科选拔录用的人才,着重选择山东士族子弟,那是因为以山东孔家为首的士族,自大秦之后,就被历朝历代的君王推崇。”

    “而人们只要一谈及山东,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而且在程朱理学影响整个天下的情况下,也无法渗透山东的儒家势力!”

    “但若是想要对程朱理学开战,那么势必会大批量的裁撤官员,但朝廷的远转,有必须要读书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山东士族将会是皇权最为有力的盟友!”

    朱棣一口气说了许多,但说完之后,感觉现场突然安静起来,他抬起头来,发现陈兄弟正用一股很诧异眼神打量着他。

    陈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