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这宁静的雪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兴城内的热闹景象。这里的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商铺琳琅满目,处处透着一股蓬勃的生气与沉淀的安稳。与一年前的肃杀与试探截然不同,如今的天兴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李倚静静地伫立在王府暖阁的窗前,凝视着窗外银装素裹的城池。他的手中紧握着一份厚厚的岁末奏报,这份奏报比炉火更能温暖他的心。
凤翔的占城稻,经过精心照料,这些翠绿的秧苗终于在秋天迎来了丰收。试种田亩大获成功!占城稻以其惊人的耐旱性和早熟特性,平均亩产远超本地粟麦。
当李倚亲眼看到那金灿灿的谷粒饱满压穗的景象时,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这些丰收的稻谷不仅证明了占城稻的优良品质,更为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王府的农官们迅速总结了种植占城稻的方法,并将其推广开来。今秋,占城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覆盖了官田、府兵授田以及大量自愿农户的良田。看着这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李倚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尽管要想完全普及这种作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一年一熟有余,水热充足处可试两熟”的美好前景已经像一把火一样,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希望。
如今,官仓和义仓里的粮食前所未有的充实,王府甚至开始以平价出售粮食,以此来稳定市场价格。在普通百姓的家中,往年冬天常见的愁苦面容已经被满足的笑容所取代,人们纷纷谈论着“睦王稻”给他们带来的温饱生活。
而田亩精核这项工作,虽然经历了寒暑的考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大部分府兵都已经得到了足额的授田。随着折冲府的陆续挂牌成立,年轻力壮的男子们纷纷进入府中接受训练。
有了实实在在的田产,再加上王府给予的优厚免赋役政策,府兵们不仅有了恒产,更有了恒心。他们对于训练的热情异常高涨,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努力训练,才能更好地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土地。
这些府兵们,既是农闲时的士兵,更是王府新政在乡野间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传播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周围的人们展示着王府新政的好处,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这项政策。
百日严训绝非虚言,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忠义、定西、平南、安北四军已经基本磨合完毕。
在冬日的演武场上,统一的号令声此起彼伏,严整的阵型如同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而士兵们身上那焕然一新的装备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一切都得益于度支司的充足资金支持以及张潜对工坊的大量投入,使得这些装备不仅精良而且数量充足。
凤翔骑的彪悍与步骑协同的章法完美融合,他们在战场上如同一股黑色旋风,势不可挡;陇州军的悍勇则被严格的纪律所约束,他们的每一次冲锋都如同雷霆万钧,震撼人心。
他现在手中掌握着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无疑成为了他在关西地区的一大资本,足以让任何敌人都为之侧目。
而士兵们也因为得到了足额的饷钱和丰厚的过冬赏赐,对王府的忠诚和归属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曹大猛麾下的玄甲卫更是经历了残酷的选拔和地狱式锤炼,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百战铁卫。
这些玄甲卫身着特制的黑色寒甲,在雪地中宛如沉默的钢铁丛林,他们不仅是王府的护卫,更是执行特殊任务的精英力量。
其装备精良,无论是武器还是盔甲,都是用上等材料打造而成,每一件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不仅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实用且耐用。
这样的精良装备,无疑为他们的战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士兵们本就是各军中精锐,再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战经验的积累,个个都身手矫健、勇猛无畏。
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无论是面对怎样强大的敌人,都能毫不畏惧地与之厮杀。
玄甲卫的存在本身,就像是一把悬在所有心怀不轨者头顶的利剑。他们的存在让那些企图对李倚不利的人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动手。
除了玄甲卫之外,利用充裕的财力和府兵劳力,凤翔府城及周边要害关隘的城墙也得到了加固。同时,烽燧体系也得到了重建和完善,一旦有敌情发生,烽火可以迅速传递消息,让守军能够及时做出应对。
在冬日里,尽管天气寒冷,但披着厚袄的府兵们依然坚守岗位,轮流戍守。他们的眼神充满警惕,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这样严密的防守,使得岐陇二州的防御比李茂贞时代更加坚固。
而在度支司方面,张潜坐镇其中,他的威权已经确立。度支司成为了岐陇大地真正的财神爷,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一套相对高效廉洁的财政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旧有的胥吏们要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