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偏爱那些充满戏剧性的瞬间——公元428年,甘肃上邽战场,一位皇帝正在策马奔驰。阳光下,他的铠甲闪耀着最后的光芒,身后的将士们还在为保卫最后的领土而战。突然,战马前蹄一软,这位九五之尊竟然以极其不优雅的姿势滚落在地。这一摔,不仅摔碎了他的帝王梦,还摔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戏剧性的俘虏故事。
这位就是胡夏国第二任皇帝赫连昌,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闪亮登场又快速退场”的传奇人物。他的人生就像过山车:从王爷到太子,从皇帝到俘虏,从阶下囚到驸马爷,最后又在叛逃中终结生命。今天,就让我们用轻松诙谐的笔调,穿越回那个群雄逐鹿的十六国时代,走进这位“坠马皇帝”的奇幻人生。
第一幕:登基之路——兄弟内卷的“终极赢家”(又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实操指南)
公元424年,胡夏的宫廷里正上演着一出比黄金档还刺激的家庭伦理+动作大片。开国皇帝赫连勃勃老爷子大概是老糊涂了,一拍脑门,决定废掉太子赫连璝,改立小儿子赫连伦当接班人。这消息不知怎么就走漏了,太子赫连璝一听,这还得了?暴脾气一上来,当即点齐七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北上找弟弟赫连伦“理论”。结果嘛,“理论”得很彻底——赫连伦同志不幸领了盒饭。
就在观众(主要是其他瑟瑟发抖的宗室成员)以为大戏落幕,赫连璝即将“喜提”龙椅时,导演(历史)喊了“卡”!一直猫在角落看戏的“最佳男配”赫连昌,瞅准时机,瞬间切换“主角光环”模式。这位三公子仅带着一万骑兵,在长兄赫连璝还沉浸在“干掉弟弟真爽”的胜利余韵里,连庆功酒都还没喝上时,发动了闪电偷袭!赫连璝一脸懵圈,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亲弟弟送去和刚领盒饭的三弟赫连伦团聚了。
赫连昌这波操作,堪称十六国版“买一送一”大酬宾。成本?区区一万骑兵。收益?两位潜在竞争对手的永久消失,外加白捡了赫连璝的八万五千精锐部队!这性价比,连华尔街之狼看了都得竖大拇指。老爷子赫连勃勃目睹这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年度大戏,心情估计比吃了苍蝇还复杂,但木已成舟,只能捏着鼻子,立这位“黄雀在后”的狠人儿子为太子。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老爷子终于不用再操心这糟心的家事了——他撒手人寰。赫连昌踩着两位兄弟还未凉透的血迹,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龙椅,改元“承光”,大赦天下。此时的胡夏,疆域也算辽阔,陕西关中、河套平原、甘肃东南部尽在掌握,看起来威风凛凛。但赫连昌不知道的是,北边邻居北魏的拓跋焘,正对着他的地盘流口水,磨刀霍霍的声音,已经隐约可闻。
第二幕:军事灾难——当“莽夫”遇上“奥斯卡影帝”(又名:论智商被碾压的一百种姿势)
赫连昌的龙椅还没捂热乎,隔壁“影帝”拓跋焘就送来了“登基贺礼”——还是包邮到家的那种!公元426年冬,正值冬至佳节,统万城(今陕西靖边)里的夏军将士们正围着火锅唱着歌,涮着羊肉喝着小酒,享受着难得的假期。突然,城头警铃大作!原来拓跋焘亲率一万八千精锐轻骑,玩了一手千里大奔袭,悄无声息地摸到了统万城下(史载“轻骑兼行,至黑水,去城三十余里”)。
守军们酒还没醒,仗怎么打?场面一度十分混乱。魏军如入无人之境,一把火烧了象征皇家威严的西宫,顺手牵羊掳走民户万余、牛羊马匹十余万头。这场“冬至惊魂夜”,如同给胡夏的脊梁骨狠狠来了一记重锤,帝国的元气瞬间泄了大半。赫连昌估计气得直跳脚:搞偷袭?不讲武德啊!
然而,“影帝”的表演才刚刚开始。更大的羞辱套餐正在派送中。公元427年六月,拓跋焘再次带着“剧组”兵临统万城下。这次,他不玩偷袭了,改玩“示弱诱敌”的心理战。拓跋焘的剧本堪称影帝级:魏军士兵个个面黄肌瘦,走路打飘,仿佛下一秒就要饿晕;粮草车空空荡荡,拉车的马都瘦骨嶙峋;甚至故意放一些老弱病残在城外晃悠,营造出一种“我们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马上要撤军”的假象。拓跋焘本人更是亲自上阵,只带着一小队人马在城下溜达,那神态仿佛在说:“我就站这儿了,有本事你出来打我呀?略略略~”
我们的男主角赫连昌同志,果然不负“影帝”所望,精准入戏!史书记载他“身长八尺,魁岸美姿貌”,标准的肌肉猛男。看着城下“羸弱不堪”、“外强中干”的魏军,他体内的战斗之魂熊熊燃烧,轻率急躁的个性瞬间占据智商高地。他心想: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天赐良机啊!于是,他亲率三万精锐,雄赳赳气昂昂地冲出那座号称“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的“坚不可摧”的统万城,准备给“虚弱的”魏军来个包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惜,他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正兴高采烈地跳进拓跋焘精心设计的“瓮”里。当夏军被成功“勾引”到预设战场,拓跋焘一声令下,埋伏好的魏军主力如同神兵天降!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