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473章 胡夏“平A战神”赫连昌:从捡漏王到马失前蹄的荒诞史诗

第473章 胡夏“平A战神”赫连昌:从捡漏王到马失前蹄的荒诞史诗(2/4)

”的是,老天爷也来给拓跋焘“加戏”——突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地一片昏暗(史载“会有风雨从东南来,扬沙昏冥”)。夏军瞬间懵了,前有伏兵,后有沙暴,阵型大乱,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赫连昌一看这阵仗,心凉了半截,什么“统一万邦”的雄心壮志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一个念头:风紧,扯呼!他调转马头,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风尘仆仆、灰头土脸地逃到了上邽(今甘肃天水)。那座凝聚了他老爹赫连勃勃无数心血、耗费无数民脂民膏、象征着“统一天下,君临万邦”野心的超级都城统万城,就这样戏剧性地、永久地换了主人。赫连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再硬的城,也扛不住一个“莽”字当头的主帅。

    逃到上邽的赫连昌同志,显然没有从“统万城影帝陷阱”中汲取足够的教训。公元428年二月,北魏大将安颉率军追来,把上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安颉可是个明白人,深知赫连昌同志的最大特点就是“轻率好斗”,是条一点就着的“汉子”。于是,他决定复制粘贴老板拓跋焘的成功经验,再次祭出“诱敌出战”的法宝,在城外各种挑衅、骂阵,花样百出。

    不出安颉所料,赫连昌的暴脾气又双叒叕被成功点燃了!他怒发冲冠,不顾众人劝阻,亲自披挂上阵,冲出城门要找魏军“单挑”!战场上,他倒是勇猛依旧,左冲右突,仿佛找回了昔日的荣光。然而,命运之神(或者说编剧历史)觉得剧本还不够精彩,决定再添加一个戏剧性的高潮!就在赫连昌同志奋勇冲杀之际,他那匹承载着复国希望的战马,关键时刻竟!然!尥!蹶!子!了!(史载“马蹶而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堂堂大夏皇帝,上一秒还在威风凛凛地冲锋,下一秒就因为坐骑不给力,在万众瞩目之下,结结实实摔了个大马趴!战场瞬间安静了,估计敌我双方都看傻了眼。北魏士兵这才如梦初醒,一拥而上,像抓小鸡一样,把这位狼狈不堪的皇帝陛下生擒活捉。胡夏政权,至此名存实亡,基本可以宣告“剧终”。

    第三幕:俘虏生涯——黄金鸟笼里的“吉祥物秦王”(又名:论影帝的养成与降臣的自我修养)

    被押解至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赫连昌,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具讽刺意味的“第二季”,征服者拓跋焘对他表现出了令人咋舌的“VIP级礼遇”。

    升职加薪: 先封会稽公,没过多久就火速提拔为秦王(430年)。爵位蹭蹭涨,待遇顶格配。

    迎娶白富美: 拓跋焘大手一挥,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了他。政治联姻,面子给足。

    荣誉头衔: 授予“常忠将军”的虚衔。听着挺唬人,实际嘛……你懂的。

    老板“宠幸”: 拓跋焘特别喜欢带着这位“秦王”去打猎,常常纵马深入险峻山谷。赫连昌的骑射功夫,成了拓跋焘打猎时最亮眼的“才艺表演”。

    表面上,赫连昌在北魏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舒坦,吃香喝辣,豪宅美女,简直是降臣中的“天花板”,人生赢家剧本。拓跋焘似乎对他的“勇武”非常欣赏,即使有手下将领担忧赫连昌可能“匹夫一怒,血溅五步”(趁机行刺或逃跑),拓跋焘也总是自信满满地一摆手:“天命在朕,昌有何能为!”(朕是主角,他一个NPC能翻起什么浪?)显然,在拓跋焘眼里,赫连昌就是他彰显胜利者姿态、展示“怀柔远人”气度的一件高级活体战利品,一只关在黄金鸟笼里供人观赏的珍禽异兽。

    那么,我们曾经的草原雄鹰赫连昌同志,真的就甘心做这笼中雀鸟,沉迷于锦衣玉食,忘记国仇家恨了吗?他那颗曾经躁动的心,真的被这“糖衣炮弹”彻底腐蚀了吗?

    第四幕:仓皇“越狱”与黑色终章(又名:一次失败的“秦王”大逃亡)

    答案在公元434年揭晓。闰三月,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在平城当了六年“富贵闲人”的赫连昌,终于按捺不住心中复国的火焰与身为俘虏的奇耻大辱。他瞅准一个北魏守备松懈的机会,带着渺茫得如同肥皂泡般的希望,仓促踏上了西逃之路。他的计划?大概是联络散落在河西走廊一带的旧部,振臂一呼,重建胡夏霸业。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硌牙。这位曾经的皇帝陛下,或许是在“黄金鸟笼”里待久了,野外生存能力和反侦察意识严重退化。他的“大逃亡”仅仅持续了——两!天!就在河西某地,被北魏边防巡逻队像抓小鸡一样轻松截获。这一次,“影帝”兼老板拓跋焘彻底失去了耐心,也无需再演什么“怀柔”戏码了。赫连昌被就地正法,连审判环节都省了。更惨的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在北魏的兄弟们(赫连定等人)也受到牵连,尽遭诛杀。胡夏政权最后一点复燃的星火,被无情地、彻底地掐灭在历史的尘埃里。赫连昌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逃跑有风险,越狱需谨慎。以及,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徒劳的。

    第五幕:历史的哈哈镜——勇者的墓志铭与时代的照妖镜

    回望赫连昌这充满戏剧张力和黑色幽默的一生,其个人特质与时代洪流的激烈碰撞,共同烹制了这锅五味杂陈的“历史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