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北加油,你也是世界上最强的F1车手!”
“世界冠军又如何,我们中国车手也能赢!”
“车神北,加油,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一声声加油的怒吼声,响彻在鸟巢国家体育馆的上空。
现场中国观众可谓是热血沸腾,就连彭盛陪同观战的几位中年领导,这时候都被现场的情绪感染,站起身来为陈向北欢呼鼓掌。
他们真的没有想过,原来中国新人车手,已经强到了这种境地。
虽然银联跟中石化是国企,但同样得考虑投资跟广告收益问题。
几百万的小赞助还好,凭借F1世界级的影响力,再加上全年接近二十场比赛的转播画面,终究还是能起到一定宣传作用。
可一旦这个赞助金额高达上千万美金,那几个镜头就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F1同样存在着赢家通吃的现场,每场大奖赛转播镜头除开超车跟事故画面,几乎百分之八九十集中在头部集团身上,后排车辆基本上全程跑下来属于查无此人的状态。
想要获得画面,那么至少得跑到中游集团。
再次一点,哪怕正赛跑不出来,你至少得在排位赛里面收获风头。
如果说正赛成绩七分靠车,三分靠人。
排位赛车跟人之间的比例,能达到五五开的程度。
就算垫底的车队,依旧可以出现跑进Q3的场景。
就好比拉塞尔在威廉姆斯车队,勒克莱尔在索伯车队,维斯塔潘在红牛二队那样。
他们之所以会被认定为超级天才,提拔进入大车队。
并不是看他们能获得多少积分,相反拉塞尔在威廉姆斯车队有过全年零分。
可恰恰这么一辆垫底的拖拉机,拉塞尔全年排位赛零封队友,多次晋级Q3镜头十足。
陈向北如果在RO国家杯能保持这种表现,那么他在F1大奖赛里面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将达到“国家队”入场赞助的标准!
相比较中国观众的狂欢喜悦,英国维修站的比赛工程师,这时候忍不住按下了语音通话键。
“巴顿,你需要提速了,中国车手北目前处于领先位置。”
英国工程师们赛前根本没有想到,他们还会有提醒巴顿加速的时候。
按照正常局势走向,巴顿应该全程碾压,以绝对领先的优势拿下这场比赛的胜利。
结果局势却变成了陈向北更快!
RO国家杯历史上面,不是没有出现过F1世界冠军落败的场景。
事实上由于驾驶项目不同,再加上存在着一定“娱乐”心理,包括舒马赫、阿隆索、汉密尔顿、哈基宁等等冠军级别的车手都输过。
可他们输的对手,同样是其他汽车赛事统治级别的车手。
陈向北算是RO国家杯历史成绩第二差的车手,第一则是同队的韩涵。
就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F1菜鸟,巴顿居然跑不过?
突然听到工程师传来的指令,巴顿内心里面有些震惊。
他确实没有太认真,至少没有拿出F1比赛的全力以赴状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巴顿就放水了。
事实上除了没有冒险挑战极限之外,巴顿拿出了一名F1冠军车手应该有的发挥。
巴顿是真的没有想过,陈向北能比自己快!
虽然RO国家杯赛事,对于巴顿这种功成名就的冠军而言,输赢其实并不重要。
但也得看输给谁。
输给同为冠军的舒马赫、汉密尔顿、莱科宁无所谓,亦或者输给勒布、克里斯腾森这样的传奇车手,依旧可以接受。
要是输给新人陈向北,场面就真的有些难堪了。
得知这个结果,巴顿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这也是他一贯的稳定风格。
要知道巴顿同时代车手的偶像大多是塞纳,而他则是普罗斯特。
只可惜这不是F1围场。
车手直接对抗的赛道,巴顿获得胜利的基础除了他恐怖的稳定性之外,还有持续不断朝对手施压的能力。
想想看你觉得自己开的很快,车后却始终跟着一位对手无法甩开。
随着轮胎的消耗你速度越来越慢,对手速度却越来越快,那种无形的压力以及压迫感就会扑面而来,从而出现一些压迫性的失误。
巴顿没有办法在RO赛道给陈向北造成压迫,并且他缺少极致的单圈速度,成为了这时候的致命缺陷。
要是巴顿一开始就全力PUH,说不定能凭借整体稳定性跟速度略胜陈向北一筹。
当他处于落后的境地,想要追上陈向北这种极致冒险的车手,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这就是为什么,陈向北没有采取“田忌赛马”的策略,选择挑战巴顿喊出十成胜算的原因。
RO赛道跟赛制,陈向北的风格吃定巴顿了。
哪怕对方是F1世界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