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 > 第252章 大楚危局

第252章 大楚危局(1/3)

    湖口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长江水面上漂浮的断帆残楫仍在随波逐流,两楚境内却已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风暴。

    捷报传回沣京的第三日,北楚皇宫便向各州府发出明诏,以"天命归楚,四海一家"为名,宣布与北楚、南楚正式合并军政体系。

    街面上的告示墨迹未干,身着黑色锦袍的官吏已带着新铸的印信奔赴各地,替换掉北楚沿用多年的旧制官署。

    "岳家军这步棋,倒是把咱们的算盘全打乱了。"五军都督府内,项庄将手中的军报重重拍在案几上。

    青铜灯盏里的灯油溅出几滴,在铺着蜀锦的桌垫上晕开深色的痕迹。他身后的屏风上,一幅巨大的两楚疆域图正被人用朱砂笔涂改着——原本连接南楚太湖战区与东部防线的红线,被一道突然出现的蓝线拦腰截断。

    那道蓝线便是铁鞍山。三日前,岳家军以伤亡逾八万的惨重代价突破了两楚经营多年的铁鞍山防线,此刻正以每日推进十里的速度向宣城方向蚕食。

    军报上的字迹潦草却触目惊心:"铁鞍山西麓尸积成山,楚兵弃甲盈野,岳军已占旌德,距宣城不足百里。"

    总参军陈庆之捧着卷宗匆匆入内,靴底在青石地面上擦出刺耳的声响:"都督,南北楚十三州的合并文书已办妥九成,唯有北楚的南阳、汝南二郡刺史拒不交权,说要等'圣裁'。"他话音未落,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甲叶碰撞声,一名斥候掀帘而入,单膝跪地时甲胄撞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报——北楚大别山匪乱!数十万流寇冲出山区,劫掠光州、黄州等地,北魏骑兵已偷渡淮河,前锋距濉城不足五十里!"

    项庄猛地站起身,腰间佩剑的剑穗扫过案几,将那盏青铜灯盏带落在地。灯油泼洒开来,在地面上蜿蜒流淌,如同蔓延的血渍。

    "季布呢?让他立刻征发十万大军平叛!"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的大别山区域,"这群流寇早不反晚不反,偏在此时作乱,背后定然有人指使!"

    陈庆之脸色发白地翻开卷宗:"都督,北楚经过双龙湖一战,二阶以上精锐已不足四十万,当前仅有驻守彭城的精锐可以调动,若再征发十万,恐怕只能动用一阶辅兵和新募的农夫了。"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户部的账册显示,北楚半年来的财政赤字已达三百万贯,各州府粮仓皆空,连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

    项庄沉默着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沣京的街道上,刚换上大楚旗号的巡逻兵正驱赶着聚集的流民,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手里攥着褪色的户籍文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忽然想起上月巡查北楚时看到的景象:荒芜的田地里杂草丛生,村落里十室九空,唯有残垣断壁上还留着前几年战火灼烧的痕迹。

    "发下去吧。"项庄的声音透着疲惫,"告诉季布,就算是拉壮丁,也要把这十万兵凑齐。另外,请秦相从南楚再调二百万贯粮草支援北楚,就说是......大楚内阁的第一笔拨款;告诉卓相,务必全力筹集。"

    太湖的水面在初冬时节泛起粼粼波光,倒映着南岸连绵的烽火。林冲站在濡须口的望楼之上,望着远处吴军水师的楼船阵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虎头牌。

    三日前,东吴太尉孙膑亲率二十万水陆大军突然发难,太湖沿岸的数十座烽燧在一夜之间尽数被焚,黑色的烟柱至今仍在天际线上缭绕。

    "将军,吴军已攻占长兴、宜兴,正沿太湖北岸向常州推进。"副将关胜捧着地形图登上望楼,铠甲上还沾着未干的泥浆,"咱们在外线的十二个据点全丢了,守将周通战死,阮小二率残部退守无锡。"他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峡谷,"贺齐将军的山地师还守在黄山防线,那里是咱们通过后方的唯一通道。"

    林冲眉头紧锁,望着水面上不断游弋的吴军小艇。这些快船如同掠水的蜻蜓,时而靠近楚军营寨试探,时而又消失在芦苇荡中。他知道,孙膑这是在等待时机,一旦黄山防线出现松动,整个太湖战区的十五万大军就会陷入重围。

    "给贺齐发信号,让他务必守住黄山防线。"林冲转身走下望楼,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传令各营,放弃外围阵地,全军向宣城方向收缩,我要在吴军形成合围前,打通与曹彬所部的联系。"

    然而,命令发出的当夜,黄山方向便传来了坏消息。探马带回的消息如同惊雷,在楚军营中炸开:贺齐率部叛乱,诈开黄山防线,引三万吴军主力入城,守将卓青龙仅率万余残部退守浮梁城。

    "叛徒!"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