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片银币都是颗星星的坐标。”林夏举着放大镜计数,整面银帆共有365枚银币,与玛雅历法的“金星年”天数完全一致。她突然想起银箱里那块会显影的银锭,上面的星图断点处,正好缺了365个星位,“就像有人把完整的银河,拆成了贸易路线上的银锭与银帆。”
银钞同盟的实验室里,两台投影仪正在同步工作。左侧屏幕投射着银帆的鱼鳞状排列,右侧则是《血月银箱》银锭的显影星图,当赵莽将银帆星图旋转15度,两组星点突然在猎户座旋臂处完美咬合。伊察姆指着重合处的玛雅符号,翻译过来竟是“银河之船”,与明代海图上“银船泛河”的注解形成跨越三百年的呼应。
海盗船的残骸里,迭戈船长的航海日志还摊在桌上。最后一页画着他临摹的银帆图案,却把鱼鳞状排列改成了无序的堆砌,那些银币在他笔下只是财富的象征,永远读不懂每片银鳞背后的星空密码。赵莽让队员将银锭显影的星图投影在日志上,缺角的位置正好对着海盗画错的排列,像个无声的嘲讽。
恒温箱里的混合银样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这是用银帆残片与《血月银箱》银锭的粉末熔铸的,表面的星图纹路会随温度升高而延展,最终连成完整的“银河船”航线:从墨西哥银矿出发,穿过太平洋的白银贸易港,直指仙女座星系的某颗恒星。赵莽突然明白,所谓的白银贸易,或许从一开始就带着星际的使命,就像鱼鳞既是鱼的铠甲,也是航向星辰的罗盘。
“您看银币的边缘。”林夏发现每片银鳞的咬合处都刻着细小的符号,左侧是玛雅的星名,右侧是中文的宿名,组合起来正是“银河船”星图的坐标密码。结合西班牙航海日志“向星辰求救”的记载,真相逐渐清晰:幽灵船的银帆与银箱里的银锭,本是同组星图的两部分,前者用于在海上发送信号,后者则作为陆地上的解密钥匙。
黎明的甲板上,完整的银河船星图首次在晨光中显形。赵莽将所有银币与银锭的星点连接,发现这条航线既包含16世纪的白银贸易港,也标注着宇宙中的恒星坐标,像条贯穿天地的银线。伊察姆的家族传说里提到“银脉通星”,原来不是比喻,而是玛雅祭司早已知道,地球的白银矿脉与银河的星轨存在某种神秘的共振。
当银钞同盟的队员将星图数据输入黄金面具导航仪,仪器突然发出持续的嗡鸣。屏幕上,银河船星图的核心坐标与面具接收的脉冲信号完全重合,证明幽灵船的信号与白银贸易的星际线索,确实源自同一文明源头。赵莽在航海日志上写下:“当鱼鳞状的银币开始拼接银河,太平洋就成了文明的显影液,而那些白银,不过是让星空图案显形的感光剂。”
打捞队从海底捞起最后一批银帆残片时,赵莽正在绘制完整的星图。银帆的“银河船”与银锭的显影部分终于合二为一,在图的尽头,有颗从未被记录的恒星,坐标旁用玛雅文和中文同时标注着“归宿”。他突然懂得,所谓的白银贸易,或许只是这场星际计划的掩护,就像鱼鳞保护鱼身,那些流通的银币,既隐藏着星图,也守护着文明向银河启航的秘密。
暮色中的观测站亮起长明灯,完整的银河船星图被投射在穹顶。赵莽望着那些由银币与银锭共同组成的星点,突然觉得三百年的白银流动,四百年的幽灵船传说,都像是宇宙安排的显影过程——先用贸易让银锭与银帆分离,再用时间让它们在合适的时刻重逢,最终显露出那个藏在鳞甲之下的真相:地球的白银,从来都不仅属于大地,更属于星辰大海。
第五章 幽灵船的身世
第二十五章 帆上血书
赵莽的镊子夹着片浸透海水的羊皮纸,航海日志的字迹在酒精棉擦拭下逐渐显形。"1617年3月,秘鲁银矿装载汞齐银三百箱"——这个日期像道惊雷,劈开了《熔银海啸》记载的白银失踪案与幽灵船的关联。当他翻到最后一页,暗红色的墨迹突然在阳光下变成汞珠,在玻璃展柜上滚出细小的银线。
"是血混着汞写的。"林夏的手套沾着淡红色的痕迹,检测显示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甲基汞,与秘鲁银矿出土的汞齐样本成分完全一致。日志里"船员牙龈出血、手指震颤"的记载,与现代医学描述的汞中毒症状分毫不差,而"西班牙监工严禁清洗银锭"的字句,像把淬毒的匕首,刺穿了三百年前的贸易谎言。
银钞同盟的物证室里,从幽灵船残骸打捞的银帆正在缓慢分解。X射线扫描显示,帆布纤维里嵌着无数细小的汞珠,在电子显微镜下组成玛雅象形文:"毒银如蛇,藏于帆中"。赵莽突然想起《血月银箱》里那块会显影的银锭,上面的黑色斑纹原来不是自然形成,而是汞侵蚀银质留下的毒痕。
伊察姆的指尖抚过日志里的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