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锦衣卫1 > 006

006(9/11)

是内鬼。”赵莽将申字蜡模翻过来,背面的蜡层下,竟有个模糊的指印,大小与西班牙密使的银刀刀柄吻合,“密使在给自己留后路,怕十二地支阵失控伤到自己人。”

    苏半夏的银镯突然飞出,缠住“申”字吊灯的钢线。磁石锁链往上牵引的瞬间,灯座里掉出个小铜筒,里面的蜂蜡已经融化,露出张卷着的纸条,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十二地支,唯申可破”。

    赵莽看着纸条在月光里展开。他突然明白这不是简单的内鬼作祟,是时空管理局内部的分歧——有人想让绝杀阵完美运行,有人却在暗中留下破局的线索,就像这被篡改的申字轨迹,在绝杀网里藏着一线生机。

    十二块蜡模在此时突然共振。赵莽感觉掌心的圆圈在发烫,每个地支的轨迹都在微微膨胀,像在呼应着什么。他望向浑河对岸的通州方向,那里的夜空下,隐约也有十二盏灯火在闪烁,与船坞的吊灯形成诡异的呼应。

    地支破局

    离巡边大臣登船还有三个时辰。赵莽将十二块蜂蜡轨迹图铺在油布上,苏半夏的银镯星图投射在上面,地支与星图的十二宫完美重合,“申”字轨迹的缺口正好落在“氐宿”的位置——那是《墨经》记载的“避杀之位”。

    “得让其他十一个时辰的轨迹都偏移。”赵莽用朱砂在蜡模上标注,“光靠申字还不够,十二地支相生相克,一个移位,就能带动全局。”

    苏半夏的磁石锁链突然缠上十二盏吊灯的钢线。当她将玉玺残片的S极按在“申”字灯座时,铜丝弹开的瞬间,其他十一盏灯同时震颤,齿轮转动的角度开始出现混乱,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的第一块。

    “墨家说‘地支相连,动一则动十二’。”赵莽数着第七盏“午”字灯的偏移角度,0.5度,正好是S极磁场能达到的最大排斥力,“只要申字轨乱了,其他轨迹就会跟着失衡。”

    西班牙密使的身影突然出现在穹顶。他举着银刀砍向“申”字灯座,却在接触的瞬间被磁石锁链缠住,银刀落地的声响惊醒了后金残部,弓手的箭矢立刻射向油布上的轨迹图,却被苏半夏用银镯挡开。

    “你们毁了绝杀阵!”密使的羽毛帽掉在蜡模上,踩碎的“申”字轨迹在月光里融化,“时空管理局不会放过你们的!”

    赵莽踩着蜂蜡的残渣走向他。十二盏吊灯的齿轮在此时发出最后的悲鸣,所有轨迹同时向外偏移,在登船点的周围形成个安全的圆圈。而那些被蜂蜡拓印下的齿痕,正在水汽里渐渐模糊,像个被抹去的阴谋。

    蜡痕余秘

    天快亮时,船坞的地面已经清理干净。赵莽将十二块蜂蜡模收进木盒,每个蜡块的地支字都被朱砂圈出,只有“申”字旁边多了行小字:“内鬼留痕,杀机藏生”。

    苏半夏的银镯正在吸附散落的铜丝。那些从申字灯座里掉出的细铜,在星图暗纹里显露出“万历三十八年”的字样,与玉玺残片的刻痕产生共鸣——原来留下破局线索的内鬼,用的是万历年间的铜料,显然是某个熟悉历史的“局内人”。

    巡边大臣的船队在晨雾中出现。赵莽看着登船点的石阶空无一人,十二道偏移后的轨迹在晨光里消散,像从未存在过的幻影。而那个被篡改的申字轨迹,此刻正指向岸边的芦苇丛,那里藏着几个穿着后金服饰的死士,显然是密使准备的后手。

    “蜂蜡拓印的不只是轨迹。”苏半夏打开木盒,蜡模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显露出原本看不见的细微纹路——那是西洋工匠的指纹,混合着后金兵的皮屑,还有西班牙密使的银粉,“这些是他们勾结的证据。”

    远处传来厮杀声。赵莽知道那是苏半夏安排的伏兵在清理芦苇丛的死士。他摸着木盒里的蜂蜡模,突然明白深夜拓印轨迹的意义——有些阴谋藏在齿轮转动的声响里,藏在十二地支的排列中,只有像蜂蜡这样的东西,才能把那些看不见的痕迹,原原本本地留下来。

    离开船坞时,赵莽的鞋底还沾着蜂蜡残渣。他看着苏半夏银镯上旋转的星图,十二宫的位置与十二地支完美对应,突然觉得这深夜的发现只是开始,就像那被篡改的申字轨迹,看似微小的变动,却可能撬动整个时空的阴谋。

    浑河的水流带着融化的蜂蜡向东流去。赵莽握紧怀里的木盒,蜡模上的十二地支在掌心微微发烫,像十二个等待破解的密码。他知道,只要这些轨迹还在,只要蜂蜡拓印下的痕迹还在,就总有办法找到藏在绝杀阵背后的真相。

    毕竟,有些东西,哪怕被齿轮的转动声掩盖,被十二地支的排列隐藏,也终会在某个深夜,被一捧蜂蜡,一双手,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月光下——比如阴谋,比如破绽,比如那些藏在轨迹交汇处,不肯熄灭的正义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章 穹顶决战前夜

    雾中铁磁

    浑河的大雾裹着水汽漫进船坞时,赵莽的靴底已经沾满铁屑。他抱着玉玺残片钻进铁柱空心处,潮湿的内壁上,银矿结晶像蛛网般蔓延——这里的银铁含量是船坞最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