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卷伏笔的真正含义。”赵莽看着虚影中士兵贪婪的眼神,突然明白手札的深意,"玉玺镇龙脉的危险性,不在玉玺本身,在人的贪念——强行攫取地脉之气,终将被其反噬。"
蒸馏器的警报声在地宫回荡。阿敏的亲信正带着新的"试验品"(汉人奴隶)靠近,赵莽迅速将尸体拖进暗格,用冻土掩埋时,发现士兵的靴底粘着釜山港的沙粒(与朝鲜密探描述的汞运路线吻合)——他不仅是实验品,还是釜山水银走私的见证者。
四
寻玺使的凿子突然指向尸体的指尖。参须的断口处,竟缠着根极细的银线(倭国特制的汞引),与阿敏蒸馏器的冷凝管材质完全一致。"是被故意下毒。"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士兵知道的太多,用参汞液灭口最不容易被察觉。"
赵莽的玉佩贴在暗格的石壁上。尸体的死亡时间在光芒中显形:正是朝鲜密探所说的"釜山汞运"到港日。而石壁的夹层里,藏着士兵的私记:"倭人说,这液体能让女真勇士刀枪不入..."后面的字迹被血污覆盖,只留下"贝勒疯了"四个字。
地脉线的朱砂液突然暴涨。赵莽拽着寻玺使后退时,看见暗格的尸体在液体中剧烈抽搐,指甲缝里的参须疯长,穿透冻土缠住蒸馏器的管道——参灵在此时爆发最后的能量,将士兵的死因以最惨烈的方式呈现。
五
后金大汗的亲兵冲进地宫时,参须已在管道上组成"汞杀"二字。赵莽掀开暗格,尸体口鼻的银粉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与寻玺使《考工记》里的"汞毒图谱"完全吻合。"这就是强行动玉玺的代价。"他的声音在墓室回荡,"李成梁手札的'跨卷伏笔'从不是警告,是预言。"
萨满的鹰突然俯冲,爪下的青铜令牌(参引令)插进尸体旁的地脉线。令牌上的女真文在朱砂液中显形:"龙脉之气,可载舟亦可覆舟,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士兵指甲缝里的参须在此时化作灰烬,只留下与玉玺裂纹相同的印记。
阿敏的亲信在铁证面前瘫倒。他供认确有"活人试液"计划,而这具士兵尸体,正是第一个"成功"让参汞液进入血液的实验品——本以为能获得超能力,却成了地脉的祭品。
六
三日後,尸体被葬在赫图阿拉的山岗上,没有墓碑,只在坟头种了株人参。赵莽的玉佩与寻玺使的《考工记》共同镇在坟前,防止参汞余毒扩散。萨满说,这株人参会吸收尸体的怨气,长出的参须能检测地脉是否被污染——若参须发黑,则汞毒未清;若呈金黄,则地脉安康。
多年後,坟头的人参长成了参天大树,根须深入地宫,与传国玉玺的朱砂液相连。每当有人想强行动玉玺,树叶就会枯萎发黄,像在重复当年士兵的悲剧。而《李成梁手札》的"跨卷伏笔",被刻在了树下的石碑上:"所谓镇龙脉,不是征服,是敬畏;不是占有,是共存。"
赵莽的匕首後来传给了儿子,刀鞘上刻着那具士兵的轮廓,旁边写着"慎之"二字。寻玺使的《考工记》则被明廷工部收录,新增的"参汞篇"里,画着尸体指甲缝的参须与玉玺裂纹的对比图,批注道:"天地之气,过刚则折,过烈则毙,唯有持中,方能长久。"
地宫的朱砂液依旧在地脉线中流淌,只是再无人敢直接触碰。士兵的故事渐渐变成传说,唯有坟头的人参每年准时开花,花瓣一半银白、一半金黄,像在诉说那个关于贪婪与敬畏的古老教训——有些力量,注定只能远观,不能亵玩,就像那方镇在龙脉深处的玉玺,沉默地警示着每个时代的后来者。
第二卷:液体的秘密
第四章 人参皂苷的来源
根脉玉玺
人参香气在地宫深处突然变得浓郁时,赵莽的靴底正踩着层细密的根须。这些白色须根从传国玉玺的基座下钻出,顺着地脉线的纹路蔓延,断口处渗出的汁液与朱砂液完全一致——香气的源头,竟藏在玉玺正下方。
“这是...”寻玺使的凿子挑起根最粗的主根。表皮的环纹清晰可数,至少有千年树龄,而根须的分叉处,缠着枚小小的青铜符(女真萨满的“参王令”)。他翻开《考工记》的“草木篇”,插图中的长白山参王根系图,与地宫下的根脉走向分毫不差。
赵莽的玉佩突然沉入地面。光芒穿透三尺厚的玄武岩,照出惊人的景象:整座地宫就建在千年参王的根系网络上,玉玺的螭虎印纽恰好压在参王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