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94

大明锦衣卫994(4/11)

出底下半块机关兽的齿轮:“你懂什么?叶赫部的细作混在运粮队里,昨夜截获的密信说了,要借铁兽之乱打开城门!”他突然压低声音,“兵部尚书发了密函,说这些铁兽是叶赫部请的妖僧造的,专吸活人的精气。”

    流言像长了翅膀,不到半日就传遍卫城。南营的兵丁开始偷偷往铠甲里塞桃木符,西市的药铺将朱砂炒到天价,连最胆大的商号掌柜,都在门楣上挂起杀猪刀——据说铁器能镇住铁兽的魂。

    赵莽在城楼的箭孔里望着雪原,三辆偏厢车还在雪地里游走,只是速度慢了许多。他突然注意到车辙的轨迹很奇怪,总在卫城的粮仓和水井之间绕圈,像在画某种无形的阵。《纪效新书》的“军阵篇”在脑中展开,这轨迹竟与戚家军的“鸳鸯阵”反着来,是要困死城中人的节奏。

    “赵百户!北关的水井被污染了!”兵丁的喊声带着哭腔,“挑水的弟兄喝了就吐黑血,井壁上有齿轮刮的印子!”

    赵莽冲到北关时,井台边的积雪已被黑血染成紫褐色。他用腰刀撬开冻硬的井壁,果然发现几道齿痕,缝隙里嵌着的暗红色黏液,与偏厢车滴落的腐蚀液完全一致。“是故意污染水源,”他将《纪效新书》里的净水方贴在井边,“用明矾和桑树皮煮水,能解这毒。”

    可恐慌像井里的毒气,堵不住也浇不灭。当夜就有兵丁翻城墙逃跑,摔断腿的惨叫声在雪地里传得很远,反而让更多人相信“铁兽要吞噬活人”的流言。李如柏下令斩杀逃兵,人头挂在城门上,却让城门口的积雪染得更红。

    苏眉裹着件男式棉袄,从城墙上翻进赵莽的营房,银镯在油灯下泛着冷光。“偏厢车的腐蚀液里掺了叶赫部的‘尸油’,”她倒出镯身吸附的金属碎屑,“这东西见血就燃,却怕桑树枝——戚家军当年在台州抗倭时,就用这法子对付过倭寇的毒烟。”

    赵莽的目光落在《纪效新书》的残卷上,戚继光亲笔写的“惑敌之法”四个字被油灯照得发亮:“流言最怕真凭实据,我们得让军民看见,那些铁兽不是什么妖物。”

    他让人将截获的偏厢车零件抬到卫城中央的戏台,又请了全城的铁匠和药铺掌柜。当晨光爬上戏台的横梁时,赵莽用大锤砸开机关兽的胸腔,露出里面的青铜齿轮:“大家看清楚,这是工部造的机关,不是什么借尸还魂的铁兽,齿轮上的印记,和叶赫部细作的腰牌一模一样!”

    铁匠们七嘴八舌地附和,说这些零件的锻造手法带着叶赫部的特征;药铺掌柜则当众用桑树皮解了腐蚀液的毒,黑血般的液体在药水里渐渐澄清。

    李如柏的亲兵突然冲进来,手里的刀对着赵莽:“大胆狂徒,竟敢质疑大人的决策!”

    “我是在救广宁卫!”赵莽将《纪效新书》举过头顶,羊皮纸在晨光中透亮,“戚将军说‘兵事以信为主’,紧闭城门只会让流言成真,打开城门,让运粮队进来,铁兽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戏台周围的军民突然骚动起来,有人指着城外——三辆偏厢车不知何时停在了城门百米外,车辕上插着叶赫部的狼头旗,显然是故意等着看卫城自乱。

    “原来如此。”赵莽突然笑了,“他们要的不是攻破城门,是让我们自己饿死、吓死在城里。”他转身对着李如柏的亲兵,“去告诉李大人,要么打开城门迎战,要么等着被流言和饥饿啃成骨头。”

    李如柏在总兵府里踱了半夜,最终踩着晨光出现在城门上。当吊桥缓缓放下时,军民们看见城外的运粮队正与偏厢车对峙,押粮官举着的戚家军旗帜,在风雪里猎猎作响——那是赵莽昨夜派苏眉用信鸽请来的援兵。

    偏厢车突然启动,却被运粮队的拒马拦住。赵莽带着兵丁冲出城门,《纪效新书》的残卷在怀里发烫,他按照图中的“破车法”,让兵丁用铁链缠住偏厢车的车轮,再用火箭射向车轴的铜管。

    爆炸声在雪原上响起,偏厢车里的糜烂药燃成蓝火,却没伤到一人。叶赫部的细作在远处放箭,被早有准备的弓箭手射倒,箭杆上的狼头标记,成了戳穿流言的最硬证据。

    当最后一辆偏厢车被拆解,赵莽在车底发现块木板,上面用汉文写着“叶赫部赠广宁卫”。他将木板钉在卫城的钟楼上,让每个进出的人都能看见。

    李如柏看着重新流动的粮草,突然将令箭递给赵莽:“这卫城,该由懂‘信’字的人守。”

    赵莽将《纪效新书》的残卷贴在钟楼的墙壁上,风雪吹过羊皮纸,发出哗哗的声响,像在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比铁兽更可怕的是流言,比城门更坚固的是人心。

    雪停时,军民们在城外的雪原上发现了更多偏厢车的残骸,每个车轴里都藏着叶赫部的细作名单。赵莽让人将名单抄录后贴满卫城,那些曾散布流言的人,看着自己的名字在阳光下发烫,终于明白:能吞噬活人的,从来不是铁兽,是藏在暗处的恐惧和愚蠢。

    而《纪效新书》的残卷,依旧垫在城楼的垛口上,只是这次,羊皮纸的火漆印里,渗进了守城兵丁新烙的“信”字——比百年前的抗倭印记,更添了几分风雪的重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