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式的反噬
主控室的警报在凌晨拉响。赵莽冲进时,看见全球物理常数监测图正变成血红色。万有引力常数跌破临界值,月球轨道偏移了0.7度,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青铜环投影出的公式——那些与牛顿手稿一致的符号,正在篡改现实中的力学规律。
"是璇玑玉在放大公式的效应。"小林调出三维模型,北京新央视大楼的地基处有团绿色光晕,正沿着中轴线扩散,"玉碎吸收了星图的能量,现在每分每秒都在生成新的公式。再这样下去,地球会脱离公转轨道。"
青铜环突然自动套在浑天仪的龙柱上,两种金属接触的瞬间,蓝光冲天而起,在天花板上投射出1600年与2047年的对比图。左边是徐光启焚毁部分星图的场景,右边是未来北京中轴线断裂的惨状,中间用绿色线条连接着同一个公式:正是牛顿用来计算行星轨道的核心方程。
"徐光启当年为什么要改星图?"赵莽突然明白过来,指着对比图里的重叠点,"他发现璇玑玉会让星象与公式形成共振,就像现在这样——星图提供能量,公式提供方法,最终导致时空结构崩塌。"
星轨的修正
老教授在古籍里找到答案。《崇祯历书》的残卷记载,徐光启曾将璇玑玉的核心部分沉入秦淮河,用《农政全书》的手稿包裹,借二十四节气的地脉能量压制玉的活性。那些书页化作双鱼座尾鳍的星图,其实是他留下的解法:用农业历法的自然规律,中和物理公式的机械法则。
"但我们没有完整的手稿。"小林急得团团转,青铜环的温度已经升到烫手,"唯一的办法是让两个时空的关键节点产生对冲——同时激活1600年的星图与2023年的玉碎,用时空重叠的能量抵消共振。"
赵莽抓起青铜环冲向传送舱。蓝光在他掌心灼烧,却异常清晰地显示出操作步骤:将环对准新央视大楼的避雷针,在星图上金牛座与双鱼座交汇的时刻,注入南极冰芯的超低温能量。他想起冰芯里那些异常的低温晶体,原来那是徐光启时代就封存的"冷却剂"。
传送舱落地时,北京正下着暴雨。赵莽冒雨爬上大楼天台,青铜环在雷光中发出龙吟。他看着掌心的星图,金牛座的铜环与双鱼座的书页正缓慢靠近,重合的瞬间,他将冰芯晶体按在环中央。
蓝光与绿光在避雷针顶端炸开,形成巨大的星图投影。赵莽看见徐光启在1600年的雨夜里校准浑天仪,看见牛顿在1687年的书房里划掉某个公式,两个时空的雨水在空中交汇,洗去了现实中偏移的轨道数据。
回到南极时,石碑上的刻痕已经淡去。赵莽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极昼的光穿透冰层,在地面上投下清晰的星轨——那是未经篡改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金牛座的犄角指向正确的方位,双鱼座的尾鳍在晨光里轻轻摆动,仿佛从未被公式束缚过。
小林递来新的监测报告,所有物理常数都已恢复正常。只有青铜环还残留着淡淡的绿色,内侧的纹路里,徐光启与牛顿的字迹重叠在一起,形成行新的星图坐标:那是人类该走的路,既不违背星象,也不盲从公式。
《时空死结》
赵莽把冰芯样本摔在桌上时,玻璃管里的气泡正呈现诡异的双螺旋结构。-58c的低温没能冻住这异常——1626年的冰层里嵌着2024年的塑料碎片,两种物质在时间褶皱里熔成琥珀,像枚被强行拧在一起的螺丝。
“看这里。”他指着地质层三维图,红线标注的断层在1626年突然拐了个直角,又在2024年的坐标点重新浮现,“就像有人用钻机在两个时空打了洞,再用混凝土灌成个结。”恒温箱里的石碑突然震动,玄武岩表面的甲骨文渗出暗红色的液珠,在桌面上汇成天启六年的北京地图。
苹果与浑天仪
小林捧着苹果核冲进实验室时,样品袋上的温度计显示-273c,逼近绝对零度。这半枚从冰芯里挖出的果实,果蒂处的齿痕与剑桥大学档案馆里牛顿手稿上的咬痕完全吻合,而果核里嵌着的金属片,竟与徐光启浑天仪的龙纹底座同质。
“引力常数异常点找到了。”主控室的屏幕亮起全球地图,北京中轴线与南京秦淮河的交点闪着红光,“从1626年王恭厂爆炸开始,这两个点的引力场就像被磁铁吸住的铁屑,每二十年增强12%。”赵莽突然想起石碑上的拉丁文——“苹果落地的轨迹,由浑天仪的刻度预先写定”。
青铜环自动套上浑天仪的支柱,投影出1626年的火海。徐光启抱着璇玑玉冲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