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度的校准
璇玑玉的蓝光刺破帐篷时,赵莽的军靴已经碾过地上的裂缝。那些蛛网般的裂痕最宽处达1.414米,窄处恰好1米,比例像用圆规量过般精准。激光校准仪在掌心发烫,显示屏的十字准星正锁定异常区中心——那里的砖石悬浮成环形,每块砖与圆心的连线,都和地面形成37.9度角,与142.1度完美互补。
“她在模仿八卦阵的防御形态。”小林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带着奔跑的喘息,“但用反了!环形的离心力正在加速能量外泄,每块砖的飞行速度都是前一块的√2倍!”
赵莽冲出帐篷的瞬间,砖石墙突然转向,形成道旋转的屏障。“天启”的身影在蓝光中若隐若现,她手中的残玉正发出刺耳的嗡鸣,与赵莽怀里的璇玑玉形成对抗频率——1:√2的不和谐音,像两把走调的琴在对撞。
“徐光启骗了你!”女人的机械臂突然弹出,砖石墙的转速骤增,赵莽感到脸颊被气流割得生疼,“142.1度是毁灭的角度!你看那些砖,它们的轨道正在接近地核的临界值!”
激光校准仪的屏幕突然亮起。赵莽调出徐光启手稿的全息投影,老人用朱砂画的量角器上,142.1度被标注为“生门”,旁边的小字写着:“37.9度为死门,两者如昼夜,缺一不可”。他举起璇玑玉,玉面的太极图逆向旋转,蓝光穿透砖石的缝隙,在地面投下道细长的光带,角度分毫不差。
“你祖父没告诉你完整的故事。”赵莽的军靴踩在块悬浮的青砖上,砖块的震颤频率突然变得平稳——因为他脚下的压力,恰好是砖块自重的√2倍,“徐光启在王恭厂爆炸前,故意让安德烈以为142.1度是弱点,其实那是能量转化的节点。”
砖石墙突然向内收缩。“天启”的仿生眼闪过挣扎的红光,她手中的残玉与璇玑玉的共振越来越强,两者的能量流在空中织成个立体的菱形,对角线比为1:√2。“不可能!”她的机械臂失控地抽搐,“反物质的湮灭角度只能是180度!”
“那是安德烈的谎言。”赵莽突然冲向中心,激光校准仪的十字准星死死锁住残玉的断口,“1626年的爆炸能量,就是通过142.1度角转化成地核的热能,你检测到的511keV信号,其实是三百年前的‘天火’在呼吸!”
当璇玑玉与残玉在激光引导下接触的瞬间,砖石墙突然静止。赵莽看见“天启”的真眼滚出泪水,在蓝光中凝成冰晶,冰晶的棱角角度正是142.1度。她手中的残玉断口处,刻着行极小的字——是她祖父的笔迹:“若见142.1度,当信徐公之言”。
“原来祖父……”她的声音带着解脱,机械脊椎发出最后的嗡鸣,“他早就知道错了。”
蓝光突然暴涨,又骤然收缩。赵莽被股温柔的力量推开,看见两块玉在142.1度角完全融合,太极图的阴阳鱼开始同步旋转,阴鱼吸收的反物质能量,恰好是阳鱼释放的正物质能量的√2倍。砖石墙的砖块纷纷落下,在地面砌成完整的八卦阵,每个卦位的砖石数量,都是前一个的√2倍。
小林的欢呼声从通讯器传来:“重力值稳定在9.72!地陷区的裂缝在愈合!”
赵莽捡起融合后的璇玑玉。玉面的蓝光已经变得温润,像块刚从温泉里捞出的暖玉。他想起徐光启在书房说的话:“平衡不是让力量消失,是让它像河水一样,顺着该走的河道流淌。”此刻地核传来的震动,正是那道被疏导的能量,在142.1度的河道里,发出温柔的回响。
异常区中心的地面长出青苔。赵莽蹲下身,发现青苔的蔓延方向,与太极图的阴阳交界线完全一致,角度依然是142.1度。他突然明白,所谓的校准,从来不是强迫自然服从人类的意志,而是找到与天地共振的角度——就像这枚璇玑玉,在三百年的等待里,终于让失衡的力量,在142.1度的平衡中,找到了回家的路。
夕阳穿透云层时,赵莽将璇玑玉放进遗址的纪念台。玉面的蓝光与晚霞交融,在南京城的上空画出道巨大的彩虹,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带宽度,严格遵循着1:√2的递进比例。他知道,这道彩虹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就像142.1度的角度,永远在提醒后来者:真正的强大,是懂得让力量温柔地存在。
失重彗星
残玉的蓝光刺破云层时,赵莽的膝盖陷进地面三寸。重力仪的数字像雪崩般坠落——7.50、7.40、7.30,每跳一次,异常区边缘的悬石就向外扩张1.414米。女人的机械臂在风中划出残影,她手中的残玉旋转成蓝白色的陀螺,将哈雷彗星的全息影像投射在半空:彗星的彗尾在失重区扭曲成螺旋,螺距比正是1:√2。
“看到了吗?”“天启”的笑声混着陨石摩擦大气的尖啸,“1682年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