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87

大明锦衣卫987(17/27)

.1度!分毫不差!\"他将定地玉的蓝光对准残片,断口在角度校准的瞬间完美咬合,像两瓣终于重逢的月牙。

    修复后的璇玑玉发出柔和的白光。赵莽抬头看向夜空,摇光星的光芒穿过云层,在玉面上投下142.1度的光斑,与徐光启书房里的景象重叠。他突然懂得,安德烈所谓的\"末日号角\",不过是平衡被打破的警铃,而人类文明能延续至今,正是因为总有人像定盘星一样,在142.1度的共识里,守护着那道永不偏移的平衡线。

    中正之玉

    火把的光在徐光启的官袍上跳动时,赵莽感到怀中的璇玑玉突然变得滚烫。锦衣卫的钢刀撞在门框上,火星溅落在《崇祯历书》手稿上,却在接触纸页前神奇地熄灭——那些火星的飞行轨迹,与定地玉的螺旋纹形成1:√2的夹角。

    “妖物?”徐光启将拉丁文手稿塞进赵莽袖中,指尖在“142.1度”上快速划过,“老夫藏的是安天下的宝贝。”他突然提高声音,对着为首的锦衣卫说,“诸位可知紫金山的磁石为何乱飞?那是地脉的‘心’乱了,这玉能让它安稳。”

    火把的光突然暗了下去。赵莽看见璇玑玉的蓝光穿透布衣,在地面投出个完整的八卦,离、艮两位的光晕比其他六位亮了√2倍。锦衣卫的钢刀开始微微颤动,刀身反射的火光在玉面上组成“中正”二字——那是徐光启用朱砂在玉底刻下的字。

    “徐大人还敢狡辩!”为首的锦衣卫踹翻书案,算珠滚落一地,却在接触蓝光的瞬间自动归位,组成1:√2的两堆,“安德烈神父说了,你这玉是‘惑众之器’,能让石头飞天,河水倒流!”

    徐光启抓起滚落的算珠,在青砖上摆出算式:“9.72(标准重力)x1.414(√2)=13.74,这是地脉能承受的最大震颤值。安德烈把玉凿穿,就是想让数值超过这个数,到时候别说石头飞天,南京城都要陷进地缝里!”他突然转向赵莽,声音压低,“袖中的手稿记着补玉的法子,用你的琉璃残片当‘药引’,角度必须是142.1度,多一分则崩,少一分则泄。”

    锦衣卫的钢刀架在了徐光启颈上。赵莽看见老者的目光扫过书案上的星图,北斗第七星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旁边标注着“天地之衡,在此一星”。璇玑玉的蓝光突然变强,将整个书房照得如同白昼,锦衣卫的影子在墙上被拉得很长,与实际身高的比正是1:√2。

    “这玉认主。”徐光启的声音在蓝光中格外清晰,他猛地将璇玑玉往赵莽怀里一塞,“三百年后,当南京的地陷区亮起同样的蓝光,就是补玉的时辰。记住,重力场如人心,过刚则折,过柔则靡,唯有中正之道,能让天地安其位。”

    钢刀划破空气的瞬间,赵莽感到熟悉的失重感。他在旋转的时空中看见,徐光启被锦衣卫押走时,仍在高喊:“玉碎了可以补,心歪了难扶正!”老者的身影与三百年后“天启”消散的画面重叠,两个执着于极端的人,最终都成了失衡的注脚。

    璇玑玉的蓝光突然包裹住他。赵莽的袖中飞出半张羊皮纸,与拉丁文手稿自动贴合,露出完整的补玉图:两块残玉的断口处,各有个极小的星标,连成的直线与地平线的夹角,赫然是142.1度。图旁有利玛窦的批注:“此角如秤砣,能让天地归位”,下面是徐光启的补注:“亦如人心,不偏不倚,方为中正”。

    失重感消退时,赵莽发现自己站在地陷区的临时帐篷里。小林举着刚破译的地质数据大喊:“找到了!离、艮两位的残玉就在地下三十米,角度刚好能拼出142.1度!”她指着全息图上的标记点,“您看这个位置,正对着紫金山天文台的望远镜,镜头里此刻的北斗第七星,仰角也是142.1度!”

    赵莽掏出怀中的璇玑玉。完整的太极图在蓝光中旋转,阴鱼眼的光与地陷区的稳定信号完全同步。他想起徐光启被押走时的眼神,那里面没有恐惧,只有笃定——就像这枚玉,历经四百年的时光,依然守着“中正”二字,等着用1:√2的平衡之道,让失衡的天地重归安稳。

    当琉璃残片嵌入残玉断口的瞬间,142.1度的蓝光突然冲天而起。赵莽看见地陷区的裂缝开始愈合,玄武湖的倒灌河水掉头回流,紫金山的磁石纷纷落回原地。监测仪上的重力值稳定在9.72,像颗沉稳的心跳,在1:√2的能量循环里,一下,又一下,永不停歇。

    帐篷外传来欢呼声时,赵莽摸着璇玑玉上的“中正”二字。他突然明白,徐光启说的“重力场如人心”,从来不是虚言——所谓平衡,不过是让极端的力量找到中正的支点,就像这142.1度的角度,不多不少,恰好让三百年的时空在共鸣中,守住了文明的安稳。

    时空共振

    璇玑玉的温度突破临界点时,赵莽的耳膜像被塞进滚烫的棉絮。锦衣卫的火把在视野里扭曲成橙红色的线条,每条线的倾斜角度都是142.1度,与重力仪疯狂跳动的指针形成诡异的呼应——9.72、13.74、9.72,数值在标准重力与临界值间剧烈摇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