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仪的屏幕上,天锁的能量曲线与地球磁场的波动完美重合。赵莽知道,徐光启留下的不是需要守护的古董,而是种开放的智慧——就像天锁的结构,既需要东方的璇玑玉定基,也需要西方的星图校准,在不同文明的共振中,找到属于全人类的平衡之道。
展厅的落地窗外,晚霞染红了天际,像极了徐光启朱笔写下的“天锁”二字。赵莽想起残页上最后那句未完成的批注:“天地无锁,锁在人心……”此刻终于明白,真正的天锁,从来不是玉石铜匣,而是打破偏见的勇气,是承认每种文明都能为世界平衡贡献力量的胸怀。
天启之网
赵莽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探测仪的扩音器里,机械合成音像生锈的锯子反复切割空气:\"王恭厂的奇点是上帝的礼物...\"每个字的尾音都带着诡异的颤音,与地陷深处晶体的蓝光脉动频率完全同步。他猛地扯掉耳机,金属线在掌心勒出红痕——那五个银灰色身影已展开量子屏蔽网,网眼的六边形纹路在暮色中泛着冷光,与王恭厂遗址出土的明代铁网结构如出一辙。
\"量子纠缠材料。\"赵莽迅速将铜匣塞进防磁背包,\"用璇玑玉纤维编织的,能屏蔽14特斯拉以下的磁场。\"小林突然指向为首女人的右眼,那里的蓝光反射比晶体更锐利,\"她的仿生眼是共振器!\"话音未落,屏蔽网突然收紧,地陷边缘的金属碎片开始集体悬浮,在网面组成个旋转的太极图案。
女人的声音通过骨传导传来,带着金属摩擦的质感:\"赵博士,1626年的爆炸是天启预警。\"她向前走了三步,屏蔽网随步伐扩张,将考古队的设备全部圈入其中,\"你们现代人用量子技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该用奇点重置一切了。\"她的仿生眼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王恭厂遗址的明代石碑上,\"天启\"二字正渗出与晶体相同的蓝光。
一、屏蔽网下的铜匣秘
防磁背包里的铜匣突然发烫,赵莽摸出时发现匣盖的\"玄扈\"印章正在发光,与女人仿生眼中的璇玑玉产生共振。他迅速翻开匣内的《天工开物》残页,徐光启的朱笔字迹在蓝光中流动,组成新的句子:\"天启有三,一曰星变,二曰地鸣,三曰人妄。\"
\"她在说谎。\"赵莽指着影像中石碑的裂纹,\"明代石碑的'启'字是简体,这是现代人伪造的。\"女人的脸色微变,屏蔽网的旋转速度突然加快,网眼的六边形开始收缩,将悬浮的金属碎片压成细小的粉末。\"1626年的记载里,王恭厂的铁网是用来稳定玉阵的,不是毁灭。\"
小林的激光测距仪突然报警,显示屏蔽网正以每秒0.3米的速度收缩。赵莽注意到网边缘的磨损处,露出里面的红色丝线——是明代南京云锦特有的\"库金\"线,与铜匣内衬的纤维完全一致。\"你们用了明代的编织工艺。\"他冷笑,\"却不懂其中的平衡之道。\"
铜匣底层的暗格在挤压中弹开,露出半张《崇祯历书》地图,徐光启用朱砂标注着屏蔽网的正确编织方法:六边形的每个内角应为120度,而激进派的网眼角度是180度。\"角度错了!\"赵莽将地图举向蓝光,\"这不是囚笼,是共振器,角度错误会引发能量反噬!\"
女人的仿生眼突然闪烁,她身后的四个队员同时按住太阳穴——屏蔽网的收缩速度明显减慢。赵莽抓住这个间隙拽起小林冲向地陷东侧,那里的明代夯土层有处天然裂隙。身后的能量束击中铜匣,防磁涂层在蓝光中剥落,露出里面的璇玑玉嵌片,与女人眼中的玉片形成完美的镜像。
二、1626年的铁网图
失重感袭来时,赵莽发现自己趴在堆生锈的铁网上,鼻尖萦绕着硝石与汗臭的混合气味。周围的工匠正用錾子敲打铁网的六边形节点,每个节点都嵌入小块璇玑玉。墙上的日历显示\"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而他手中的铜匣变成了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天工开物·军器篇》。
\"足下可是来送'衡网'图谱的?\"一个穿明代军服的年轻人递过錾子,他的袖口绣着\"工部营缮所\"的字样,\"徐大人说今日会有异人带来西洋的几何图,可定网眼角度。\"赵莽翻开线装书,发现徐光启用朱笔修改了铁网的角度,将原有的90度角改成120度,旁边批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