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徐岳将缴获的倭寇磁暴装置残件融入算筹研究。他在《潮汐算经》中新增\"破阵篇\",详细记录了如何通过磁暴演算破解敌人的阴谋。而在松江府衙,一套以改良算筹为核心的预警系统正在搭建,二十八座观测站如星辰般分布在沿海,其传递的磁暴数据能在瞬息间汇总到徐岳的推演台。
深秋时节,当第一片枫叶染红庭院,徐岳站在书房门口,看着阿砚将新制的算筹送往各个卫所。鱼形磁石与算筹共鸣的嗡鸣回荡在院中,他轻抚《潮汐算经》扉页祖父的批注,终于真正理解了算学的真谛:这不仅是测算天地的工具,更是守护家国的利刃。而他手中的算筹,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属于大明智者的传奇。
天算迷局:钦天监之秘
万历二十四年深秋,寒风卷着枯叶掠过松江府街巷。徐岳立在书房门前,手中新制的算筹泛着幽蓝冷光,筹身不仅刻有二十八宿星距,还嵌着可随磁场变化转动的微型磁针。阿砚牵着马在旁等候,看着公子将《潮汐算经》最新修订本小心翼翼收入油布包裹,那本布满批注的古籍里,新增的\"磁暴推演篇\"墨迹未干。
\"公子,去京城路途遥远,且倭寇...\"阿砚话音未落,便被徐岳抬手打断。
\"藤原信之篡改《授时历》绝非偶然。\"徐岳翻身上马,鱼形磁石在腰间微微发烫,\"钦天监掌管着大明最精确的天文数据,若能接触到历年观测记录,定能找出他们篡改的蛛丝马迹。\"他望着北方阴云密布的天空,瞳孔中映出算筹上流转的星纹,\"这场算学博弈,已到了必须揭开底牌的时刻。\"
三日后,京城正阳门外。徐岳裹紧斗篷,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行。阿砚抱着装有算筹的檀木匣紧随其后,匣中特制的磁石隔板隔绝着外界磁场干扰,确保这些凝聚心血的精密算具不受丝毫影响。当巍峨的紫禁城城墙出现在视野中时,徐岳的目光却转向西侧——钦天监那座高耸的观星台,此刻正笼罩在薄雾里,仿佛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人,徐先生求见!\"在钦天监衙署前,阿砚递上王大人的推荐信。管事太监接过信件,上下打量着眼前风尘仆仆的两人:\"徐先生?可是破解东海磁暴的那位算学奇才?\"未等回答,便领着他们穿过重重院落,来到一间堆满星图与浑天仪的密室。
钦天监监正李淳风早已等候多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盯着徐岳腰间的鱼形磁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此乃前朝督主之物,没想到竟在你手中。\"他铺开一卷泛黄的《崇祯历书》,\"倭寇篡改天文数据之事,圣上已有所耳闻。只是钦天监现存记录繁杂,若要逐一核对...\"
\"无需逐本核对。\"徐岳取出刻有\"角宿\"的算筹,将其置于星图中央。筹身磁针突然剧烈震颤,在图上划出一道诡异弧线,直指万历二十年的观测记录,\"磁暴与天体运行存在隐秘关联,我改良的算筹能感应异常数据引发的磁场波动。\"
随着算筹不断变换位置,密室中的浑天仪竟也开始自行转动。徐岳的指尖在星图上飞速移动,将算筹反馈的数据与《潮汐算经》中的公式对照。当他翻开万历二十一年的月相记录时,瞳孔骤然收缩——那页记载的朔望时间,竟与东海磁暴发生的规律完全相悖。
\"找到了!\"徐岳将算筹重重拍在记录上,\"自万历二十年起,月行数据被篡改得极为隐晦。藤原信之定是买通了钦天监内鬼,在每年呈交圣上的《时宪书》中混入虚假数据。\"他展开随身携带的磁暴推演图,\"这些看似微小的偏差,经过数年累积,足以扰乱整个东海的天文历法推演。\"
李淳风脸色煞白:\"可如此大规模篡改,绝非一人之力...\"话未说完,窗外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徐岳心头警铃大作,抓起算筹冲向声源,却见一名小吏正将燃烧的账本抛入火盆。
\"拦住他!\"阿砚反应迅速,甩出磁石绳索缠住小吏手腕。徐岳扑灭余火,从灰烬中抢救出半张密信,上面赫然印着倭寇的八幡神纹。更令人心惊的是,信中提到\"待冬至日,启动最终磁暴装置\"——距离冬至,仅剩不到二十日。
当夜,徐岳将自己锁在钦天监观星台。他将二十八根算筹按星宿方位排列,鱼形磁石悬浮中央,形成精密的推演矩阵。随着子时三刻临近,算筹表面的磁针开始同步转动,在沙盘上绘制出东海海域的磁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