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岳头也不抬:\"去帮我收集近十年所有关于磁暴的记载,包括《明实录》《瀛涯胜览》,还有沿海渔民的口述记录。\"他顿了顿,握紧手中刻了一半的算筹,\"这次,我要让藤原信之知道,算学的魅力,就在于能将所有的变数,都变成可解的方程。\"
五日后,当徐岳再次出现在甲板上时,整个人瘦得脱了形,眼神却锐利如鹰。他腰间挂着新制的二十八根磁暴算筹,每一根都经过特殊处理,能在磁暴环境中保持稳定。鱼形磁石表面的云雷纹重新焕发光彩,与算筹形成微妙的共鸣。
\"王大人,我需要三艘轻便快船,二十个最擅长观星的老水手。\"徐岳展开重新绘制的海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数十个磁暴监测点,\"我们要在东海布下一个大网,一个让藤原信之的阴谋无所遁形的天罗地网。\"
王大人看着海图上密密麻麻的计算标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信心:\"徐先生,您只管下令。这次,我们定要让倭寇知道,大明的算学,能算出星辰轨迹,也能算出他们的末日!\"
海风掠过甲板,徐岳举起刻有\"心宿\"的算筹,迎着朝阳凝视筹身上新刻的标记。那些细密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烁,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展开。而这一次,他不会再给敌人任何设下陷阱的机会。
算启新章
万历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松江府连日的暴雨终于停歇。徐宅书房的铜锁在第三日寅时发出轻响,徐岳推门而出,晨光刺破薄雾洒在他苍白却坚毅的面庞上。三日前归来时染血的衣袍已换成素色长衫,唯有腰间鱼形磁石与手中攥着的改良算筹,诉说着东海之战的惨烈。
阿砚捧着早就凉透的饭菜候在檐下,见公子眼下乌青却目光如炬,喉头不由得发紧:\"您三夜没合眼了...\"话音未落便被徐岳举起的算筹打断。少年书童定睛望去,只见原本刻着二十八宿的铜筹表面,竟多出螺旋状的凹槽,内嵌着细小的磁针,在无风状态下也在微微震颤。
\"这是磁暴感应针。\"徐岳声音沙哑却透着兴奋,将算筹靠近书房内的铁质海图,筹身磁针立刻指向某个未标注的暗礁群,\"当磁暴来临,这些磁针会根据磁场强度不同呈现七种偏转角度,能提前三个时辰预警。\"他转身指向墙上的赤道式日晷,经过改造的晷盘上,潮汐刻度与星象标记不再独立,而是通过精巧的齿轮装置相连,\"月相影响潮汐,磁暴扰乱星象,如今这日晷能实时演算三者的联动变化。\"
王大人闻讯赶来时,正撞见徐岳将新制的算筹抛向空中。二十八根铜筹在空中划出诡异弧线,最终以北斗七星阵型吸附在海图的九州岛方位,筹身磁针同时指向东南——那正是奄美大岛的方向。老将军抚摸着胡须惊叹:\"徐先生这是把天象装进了算筹?\"
\"还不够。\"徐岳翻开被海水泡皱的《潮汐算经》,新添的\"磁暴卷\"占满三个章节。泛黄纸页上,《九章算术》的方程术与《海岛算经》的重差法交织成网,每个公式旁都标注着用朱砂绘制的磁暴波形图。在卷首空白处,他用狂草写就批注:\"昔人观天测海,只知其常;今吾算筹破局,要算尽天地之变!\"
七日后的深夜,徐岳带着改良后的推演系统重返崇明岛观测站。当他将算筹嵌入特制的星象台,鱼形磁石突然发出清越鸣响。随着子时三刻临近,日晷盘上的潮汐刻度与星象标记开始同步转动,而算筹的磁暴感应针竟同时指向东北——这与三日前藤原信之船队出没的方位完全吻合。
\"果然如此!\"徐岳抓起狼毫在沙盘上疾书,\"他们利用海底火山群制造人工磁暴,每次发动前必然会有地磁场异常。\"他将算筹排列成三角阵型,通过磁暴感应针的偏转角度,迅速计算出倭寇下次行动的时间窗口:\"三日后卯时,在花鸟岛附近!\"
消息传回松江,王大人立即点齐精锐水师。出发前夜,徐岳在旗舰甲板上展开全新的\"星海磁暴推演图\"。这张由二十张绢布拼接而成的巨幅海图上,不仅标注着常规的潮汐与星象,更用不同颜色的磁石粉描绘出东海海域的磁场分布。当他将改良算筹按北斗七星阵放置,筹身的磁暴感应针自动连成诡异曲线,直指倭寇的补给路线。
战斗在黎明前的薄雾中打响。徐岳站在船头,手中算筹随着磁暴的临近开始规律性震颤。他根据感应针的变化,指挥船队避开倭寇预设的磁暴陷阱,反而利用地磁场异常引导火箭精准命中敌船。当藤原信之的旗舰在火光中沉没时,倭寇军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