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晋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米~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投资2.5万元,由任村公社修建。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夹角的直墙导沙槛,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发洪水时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别由溢流坝和冲沙闸泄入坝下游 。
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该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设计,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由姚村、东姚公社修建。该坝长166米,底宽20.3米,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米~2米。其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
青年洞隧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太行山腰穿而过。原洞长616米,在券砌洞脸后,洞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立方米,投工13万个。
曙光洞为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卢寨岭的隧洞,共挖凿山石3.08万立方米,砌料石0.9万立方米,投工25万多个。其起于下燕科村南到东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纵坡1/1000,设计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也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为便利施工,挖凿有34个竖井,其中20米以上的竖井有23个,最深的18号竖井,深61.7米。利用竖井建提灌站5个,发展灌溉面积4500余亩,其中18号竖井建有曙光扬水站,提程62米,浇地2000余亩 。
曙光渡槽位于东岗村东部4公里的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红旗渠灌区配套建设中群众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较大建筑物。共完成挖土石0.69万立方米,砌石1.7万立方米,投工36万个,投,最高16米,底宽5.4米,顶宽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径10米,其余孔跨为8.5米,属于石拱结构。其过水断面底宽1.1米,高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 。
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万个。其长130米,宽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础2米~3米,单跨9米,石砌拱形结构,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该渡槽挡水墙高4.3米,底宽6.2米,槽底纵坡1/3600,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桥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洪水。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对主河道各桥墩分水尖进行了加固处理,安全地通过了南谷洞水库修建以来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
夺丰渡槽位于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总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中间越一小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17孔,长172米;下段33孔,长241米。渡槽过水断面高1.8米,宽1.7米,纵坡1/900,设计流量2.7立方米/秒。共完成挖土石方0.5万立方米,砌券石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桃园渡桥位于红旗渠第一干渠桃园村附近,横跨桃园河,故称为此。其长100米,宽6米,最高处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渡槽两侧槽墙高2.7米,底宽2米,顶宽1米。该渡桥纵坡为1/1700,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槽顶部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