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宿缘之命运 > 第361篇 出游(开封篇)

第361篇 出游(开封篇)(2/2)

代乾隆年间所修,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门楣殿额也为赵朴初居士所题。天王殿前檐下安装六抹头隔扇门22扇,门高2.4米,殿东西两侧砌有砖墙,各辟一垂花门,通往二进院。 天王殿后有放生池,东西长22米,南北宽10米,一座三孔石桥飞架池上,贯通南北,桥宽5米,池周有青石围栏,以供观赏。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之后,重檐歇山的雄伟建筑,乃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殿高17.43米,建筑面积为531.77平方米,重檐歇山,黄绿两种琉璃瓦。 殿内释迦牟尼巨形铜像,重400公斤,高4.3米。 此殿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 “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这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均举高一丈三尺。东西两壁台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岛观音,取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

    八角琉璃殿。又名罗汉殿,位于青石台基上,台四面均有8级石蹬道通往地面。此殿形制别致,由内外两部分建筑构成。内部为八角形天井院,院中心为八角形木结构高亭,立于0.8米的八角形台基上,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顶部为一藏式塔刹。八角亭内顶部为复盆藻井,藻井下为一个高0.85米的须弥座,座上莲花宝座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像高5.25米,重约2000公斤,雕成于乾隆年间,为四面站立雕像,每面各有大手6只,最上两手高擎一化佛,佛像肋间成扇形伸出大大小小的胳膊和手掌,南北两面各伸出四层,东西两面伸出三层,每层为28或30只,手掌中均绘有一目,共计有1048只手和1048只眼,俗称之为"千手千眼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这种造型的佛像为密宗所崇奉,密宗称之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故又名"千手观音" 。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八角殿的外部为一密封的游廊,游廊外为一敞开的回廊。

    藏经楼是最后一座高大的二层建筑是“藏经楼”,藏经楼顾名思义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 。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3间,上下两层高5丈余,重檐歇山顶,据文献记载该楼系康熙年间河南巡抚郎廷相拆迁钟楼屋架所建,其规模一如明代制度,上下两层檐下均施五踩单昂斗拱,楼额"藏经楼"3字篆书,结构谨严,笔力雄劲,相传为清代着名经学家、书法家孙星衍墨宝。藏经楼下奉安一雕刻精致的佛龛,供奉一尊精美绝伦,慈悲庄严的释迦牟尼白玉像,白玉产于缅甸,晶莹玉润,造型生动,经缅甸工匠雕塑,有异域风貌。佛像为新加坡僧人所赠。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木楼梯40余级可登楼,楼上藏有乾隆版大藏经一部。登楼南瞰,只见廊庑殿亭错落有致,红墙碧瓦,雕棂朱户,整个寺院古朴典雅,雄伟庄重。

    藏经楼西侧是大师堂,即空海大师纪念堂。现堂前立有空海大师铜像落成纪念碑,及一对罕有的石雕六牙像。堂内供奉有空海大师铜像及大师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大师铜像高2.5米,重3000余斤,为国外友人赠送。

    每逢新年伊始,大相国寺都要举行元宵灯会。每逢金秋十月,随着开封市菊花花会的开幕,大相国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祈祝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国家强盛、万世太平。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