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走后门让你成秀才,你连中三元? > 第634章 找人借钱

第634章 找人借钱(1/2)

    又是这种奏疏?

    前年发生灾情之后,这种奏疏朝廷早都收到手软了。

    然而这次的奏疏不同,它是所有读书人们请愿送来的。

    朝廷可以暂时不管灾区的百姓,却不能不管这些读书人们。

    万一再跟先前一样,又一大群人集合去敲登闻鼓,闹得整个大周都不得安宁,那可没这么容易处理了。

    毕竟上次事关王阁老,他可以去撞墙解决。

    这次的事情,事关整个灾区的百姓,要大周整个朝廷去处理。

    总不能说因为户部尚书不给钱,派他再去撞一遍墙来解决吧。

    所以在场中,暂时主持内阁的次辅夏阳江当即让董思成把这份奏疏的内容全部念出来。

    等董思成念完后,众人才知道在他们开朝会这不到半天的时间,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罗镜文也在一旁听着。

    经过上次利用读书人廪补购买红薯种子的事情后,他如今已经被升为右都副御史。

    只要再熬一熬,等到年事已大的右都御史今年退位,他就能顺理成章升上去。

    王阁老为他打算得很好,入阁自然也是顺水推舟。

    朝廷发生大事,若是他能再次出头,给出决定性的策略,那这升迁的速度肯定能更快一些。

    “东南竟实施了如此多的新政?”

    诸公们搞清楚来龙去脉后,个个都惊诧不已。

    礼部侍郎一脸愤慨“我就说淮南王哪里来的军饷去平定胡族,原来是东南实施新政,财政富足,才让他的战争目的得以施展!”

    “既然他东南有这么好的税收都能支持他去打仗了,去年的秋税为何都不送到京城来?”

    有人拉了拉他,小声说道“程大人,这正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事情呢。”

    礼部侍郎顿了顿,回过神来。

    激动过头,一时忘了。

    但他还是“哼”了一声,闭上嘴巴。

    有官员提议说“所以,东南新政取得如此成果,咱们是否可以效仿一下?”

    罗镜文适时开口说“红薯便是来自东南,如今已经到了快收成的季节。”

    “要不要效仿,一切都得等到红薯收成再说。”

    “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如今要解决的,是所有读书人们联名上奏要求朝廷解决西南与河中灾区的事情。”

    夏阳江点点头,附和道“理当如此安排。”

    “可今年赋税还没收上来,国库该如何调配?”

    所有目光都看向了户部尚书石有为。

    石有为直接摊手“没钱。”

    “若是国库有银子,早在西南一开始受灾时便已经处理了。”

    “后来先帝发行大周通宝赈灾不当,导致两地物价飞涨。”

    “如今再要处理,朝廷必须得付出数倍的成本。”

    “掏不出来,实在是掏不出来。”

    石有为早就开始摆烂了。

    身为户部尚书,职位何其重要,但没钱他就是皇帝都白搭。

    此时他都忍不住羡慕起远在东南的淮南王。

    这家伙怎么就这么有钱,居然能出兵去打胡族了呢?

    大规模打仗要烧的钱,估计都够补他们国库的大窟窿了!

    早知道灾区刚开始时,庆元帝当时炼少一点丹,把钱先紧着去赈灾,不让西南乱起来,后面的河中地区也好解决很多。

    这样他们通往东南的水陆路都顺畅,要拿到东南这两年飞涨的税收,国库不就能充盈许多了?

    可惜没有如果。

    夏阳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或许他心中有一点办法,但是他不愿意说出来。

    因为这种时候,无论去哪里搞钱,势必都是要得罪一部分群体的。

    作为一个不粘锅式的阁老,说这些不是他的风格。

    所以他只能皱眉道“诸公若有办法,可畅所欲言。”

    “只要平定灾区,东南的税收就能顺利收回,充实国库。”

    “届时一切都好办。”

    他话里给了一点提示了。

    就跟罗镜文上次动了读书人的廪补,想着到红薯收成后再发回去一样。

    这次他也暗示其他人,可以从某些方面入手,后面再补回去。

    底下的人多多少少都听懂了一些他话里的意思,不过大部分官员都很谨慎,不想出这个头。

    有人提出说“陛下如今还小,宫中用不上太多的东西,吃穿用度中可以省出一批银子来救灾。”

    皇帝如今还只是个奶娃娃,自然没有什么后宫好说。

    而且还有好长一段时间,他都不需要用到后宫。

    从这方面入手,好像确实可以。

    然而坐在珠帘后面的程太后却不同意。

    后宫是她管理的范围,多出来的那些银子都是她来调配的。

    不就是等于拿她的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