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史上最贪崇祯 > 第400章 西宁卫王承恩…

第400章 西宁卫王承恩…(1/2)

    林丹汗见到塔什海激动的样子,自己也是喜出望外,那种感觉,跟在沙漠里面行走发现水源一样…

    “羊群不会独自行动,汉人也一样。他们喜欢聚居,发现了一个,就会找到他们的族群。感谢长生天的眷顾…”

    “塔什海,你马上派人沿着保安向四周搜索,重点关注汉人的城池,发现汉人踪迹,即刻来报…”

    塔什海躬身道:

    “是!大汗!”

    阿敏此时看着激动的林丹汗和一众蒙古头人,出言阻止道:

    “大汗,诸位,稍安勿躁。我们的人城外发现了很多刚种下没多久的树苗,但是却没有见到种植粮食的痕迹,也没有遇到明人的军队防守城池,大家就不觉得奇怪吗?”

    正准备动身离开的众人闻言纷纷停下身形,其中一个蒙古头人对汉人的作习有所了解,对着阿敏说道:

    “阿敏,你是不是有些过敏感了。明人的粮食每年只能种植一次,他们在春天种植,秋天收获,而树木种下去,却可以一直存活,能见到生长的树木,并不奇怪…”

    “现在才刚刚开春,明人称之为的春耕应该还没有开始吧…再说了,我们这一路走来,土地干裂,沟壑纵横,估计连树都活不了,怎么种植物?也只有那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才能生长吧…”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他们对汉人的生活习性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但草原放牧的经验告诉他们,现在这陕西地界,狗都嫌弃,更别说人了…

    塔什海抓住机会向林丹汗进言道:

    “大汗,这里的河流大多干涸,没有了水源,汉人放弃在这些土地上种粮食也是正常的…”

    “不过阿敏的话给了我启示,春天万物复苏,汉人的春耕时节,也是我们草原人最繁忙的时候。惊蛰之后绵羊需要割毛产羔,牛马也需要繁育…”

    “我们需要尽快在明国境内收集到足够的物资然后返回草原,否则,错过了这个季节,等到秋天,我们将会很难过…”

    众口铄金,此时阿敏也感觉众人说的很对,于是便停止了反驳,也许真的是他自己想多了。

    林丹汗听完塔什海的话,心里默默地算了算日子,然后一阵的mmp,就算现在往回跑,时间上也赶不及了…

    念及于此,林丹汗皱起眉头道:

    “塔什海,你为什么不早点提醒我?就算我们现在返回草原,时间上也赶不及了…”

    “现在只能希望在汉人的地界上多掠夺一些物资,若是多罗特再能给我们带回来好消息,那么,这个冬天我们将能安然度过。”

    “诸位,你们在打草谷时,务必要多派出我们的勇士观察明军的动向,我们现在,经不起损失了…”

    说着,林丹汗烦躁的摆摆手,示意大家离开。众人见状齐声应道:

    “是!大汗!”

    随即,一众将领纷纷离开,各自带队出城,四处搜寻汉人的踪迹去了…

    …

    西宁卫,王承恩…

    由于《明史》乃野猪皮所着,其中关于西宁卫王承恩的记载几乎没有,只在《明史,曹文诏传》中留下了只言片语。

    虫子在《绥寇纪略》,《明熹宗实录》和《青海历史人物传》中找到了这位英雄将军。

    王承恩,将门世家。祖上王友是跟随明成祖朱棣靖难时的功臣,参加过永乐朝征交趾之战,受封清远侯。后因激怒明成祖,被革除爵位。

    明仁宗时,封王友一子世袭西宁卫指挥佥事,至此,王家就世代在西北地区为大明朝戍边,成为当地有名的将门世家。

    万历三十八年,王承恩十八岁,承袭西宁卫指挥佥事,开始征战沙场。从万历朝到崇祯朝,王承恩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打过蒙古,战过后金,剿过农民军…

    天启死前,因功升临洮总兵兼西宁卫指挥使。

    崇祯年乙巳之变,王承恩率1500精兵,由西宁赶赴京师勤王,在缺衣少食,还欠饷的情况下,王承恩的部队一个不少的抵达了北京,收到崇祯帝的表彰。

    紧接着,王承恩参加了孙承宗组织的反攻后金战事,战绩卓着,因功加太子太保,左都督。

    崇祯四年,王承恩升延绥总兵,在对抗蒙古入侵和围剿农民军战役中屡立功勋,成为西北地区的定海神针…

    这里有一个现象,让虫子感觉这个王承恩相当的厉害,曹文诏入陕西,死!曹变蛟入陕西,死!孙传庭入陕西,死!尤世威入陕西,死!唯独总兵王承恩打的最狠,活的最久,其战略智慧可见一斑…

    崇祯八年,以“亲未葬,乞归故里”,从此远离军界和战场。

    崇祯十五年,京师战局危如累卵,崇祯终于想起西宁还有这么一个宝,便派人诏他回京御敌。此时王承恩因为长期离职,已无军队在手。

    但他接到诏书,却毫不犹豫的带着十几名武装家丁和亲随,跟随使者赶往北京增援,这跟孤身前往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因为道路遥远,等到王承恩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