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合同也已经准备好了,您父母名下的三亩地,还有周边闲置的五十亩荒地,年限都是50年,补偿标准按每亩每年800元算,一次性付清。”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周围人耳朵里。
那些原本只惦记红包的村民,眼神顿时变了——承包土地?还是50年?林墨这是要在村里干大事?
张支书挤到前面,看着钱箱上的封条,手都在抖:“林墨,这……这也太多了……”
“不多。”林墨接过合同,目光扫过院墙外那片荒坡。
小时候他总在那儿放牛,坡上全是碎石子,种啥啥不成。“这些地闲着也是浪费,我想建个农产品加工厂,再搞个培育基地,需要用的地方多着呢。”
他顿了顿,看向人群:“谁家愿意把闲置土地承包出来,现在就能找赵秘书签合同,钱当场结,价格800块一亩,现款现结,承包年限,50年起步,如果你家有10亩地,一年就是8000,10年就是8万,童叟无欺。”
这话一出,人群彻底炸开了锅。
有人撒腿就往家跑,说要去丈量自家的坡地;
有人围到赵思妍身边,指着合同上的条款问东问西;连最谨慎的会计叔都凑过来,戴着老花镜仔细核对着补偿标准,嘴里念叨:“比镇上征地给的还多……”
林墨没再多说,转身走进院子,王大爷和李家奶奶也被请了进去。
他让保镖搬来几张桌子,押运员打开钱箱,一沓沓崭新的人民币码在桌上,红色的钞票映得人眼晕。
“王有志,72岁,一万。”赵思妍拿着名单,逐一核对。
王大爷接过钱,手指在钞票上捻了又捻,突然老泪纵横:“这钱……我要给小孙子攒着上高中,就上青山中学!”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老人排队领钱,这一幕自然被随行的记者给忠实的记录下来,当然也包括集团的拍摄团队。
林墨如今取得的成就,无论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值得瞩目的,18岁本该在读书的年龄,却独自奋斗成为百亿富豪,这种人生简直比电影里还要精彩百倍。
院外,签土地合同的人排起了长队。
有人想插队,被旁边的人按住:“急啥?林墨还能跑了?人家连押款车都开来了,还能差你这几分地?”
也有几个平时爱占小便宜的,凑在角落嘀咕:“要不……多报几岁?”立刻被旁人瞪回去:“要点脸!林墨给咱发钱是情分,你还想骗?不怕遭报应?”
林墨站在屋檐下,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手里端着自家鸡蛋煮的鸡蛋羹,温温热热的。
他知道,这1000万现金砸下来,不止是解决了老人们的燃眉之急,更是给村里人吃了颗定心丸——他不是来走个过场的,是真要带着这片土地往前走。
远处的押款车静静停着,像座沉默的山。
林墨望着天边的云,心里清楚,这点钱、这点事,跟他要做的比起来,不过是开始。
但他偏要从这些最实在的地方做起——让老人们手里有钱,让土地生出价值,让这片生他养他的地方,真真切切地变个样。
广播还在循环播放领红包的通知,田埂上还有人往这边跑,鞋底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看着家乡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高兴的笑容,他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衣锦还乡。
“对了,设计我们家房子的设计师,他将我们的祠堂设计的怎么样了?有没有图纸?”
“林总,设计师就在工地那边,是否需要给您叫过来,让他给您讲解一下呢?”旁边的工作人员立马恭敬地回道。
“走吧,我也过去看看,正好聊一聊这栋别墅具体的工期以及后续的规划问题!”说完就一马当先的,朝着工地走去。
周围的人见到林墨朝着下面的工地走去,纷纷打起了招呼,以前都是喊林小子,现在统一都是林总。
对于修祠堂这件事情他早就考虑过了,作为已经重生过的人,他是非常看重这一点的,以前可以说是完全的唯物主义,但是现在不行了,都有重生这件事情,还有系统甚至就连星辰珠都有,那么这个世界是否存在?那些未知的强大生物呢?
这些都是未知的,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前他是没能力,现在都有能力了,还不弄祠堂,那完全说不过去。
所以修宗祠是一定的,而他们林氏家族也不是一个小的宗祠,整个华国姓林的人还是非常多的。
如果可以,他甚至打算弄一个林氏宗祠出来,类似于王家祠堂那种,再将其打造成为最大的祠堂建筑,未来甚至可以为家乡创造旅游收益。
这些都在他脑海之中渐渐有了一个大致的规划,现在只差后续的批准问题了。
这章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