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油料短缺的根本原因是指挥失误还是后勤体系缺陷?”
课后,常乃超感慨地对助教说:
“今日课堂效果之佳,出乎意料…姜老往那一坐,比一百条军规都管用。”
擎天白玉柱,定海神针。
尽管李云龙等人嘴上仍不服气,但内心已受到触动。
孔捷在笔记上写道:“库尔斯克苏军的防御纵深配置,与上甘岭坑道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后打现代化战争,确实得懂这些理论。”
王天晴私下对李云龙说:“老李,咱以前那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思维,将来可能真不够用了。”
李云龙难得没有反驳,嘀咕道:
“行吧…老子倒要看看,这洋学堂到底能孵出什么金蛋来!”
然后,到第三节课,
姜老爷子被院长找过去了,据说是有事情商量。
然后,小常同志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还以为底下的真的是乖孩子呢!
老爷子一走,底下炸了。
小常同志直接在台上宣布下一节开了讨论课,讨论库尔斯克会战。
话音未落,李云龙“唰”地举起手,没等点名就站起身,却卡了壳:
“那什么…库、库…”他挠着头,半天憋不出全名,“就是毛熊和美术生那个坦克大乱斗!”
教室里顿时爆发出哄堂大笑。
第五野战军的罗征捶着桌子:“老李!你这是头顶高粱花子,硬装知识分子啊!连名儿都叫不全,发表啥高见?”
孔捷跟着起哄:“猪八戒戴眼镜——冒充大学生!你先坐下查查字典吧!”
李云龙脸涨得通红,却猛地一拍桌子,转向常乃超:
“常教员!您看看!这帮人什么思想觉悟?”
他指着哄笑的众人,义正辞严:
“我积极发言,他们打击讽刺!这是 落后分子阻挠进步! 您可不能纵容这种歪风邪气!”
常乃超无奈示意安静。李云龙趁机走到讲台前,抓起粉笔就在地图上比划:
“这仗我看过教材!毛熊133万,美术生90万!”他在数字上重重敲击,“多了整整43万!飞机坦克还比人家强!”
他叉着腰,满脸不屑:“这叫什么胜仗? 人多打人少,装备压着打,赢了不是应该的吗?”
“要是我一个军揍趴下一个师,老子都不好意思写进战报!”
他嗤笑一声,“有优势还打不赢,不如回家种红薯!”
突然,李云龙话锋一转,眼睛直勾勾盯住常乃超:
“要讨论,就得讨论真正的以弱胜强!”
“比如—— 华北战役! ”
(本书中的80万对60万来自华北,淮海战役也差不多,但李云龙在这本书里面参战的是华北战役)
他声音陡然提高:
“咱们60万,对你们80万!他们美械飞机大炮!”
“结果呢?咱们愣是把他们包了饺子!”
他逼近常乃超,目光灼灼:“常教员,您是经历过淮海的。您给分析分析——”
“这60万怎么就稀里糊涂吃掉了80万?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学问?”
“哗——”全场瞬间寂静无声。
所有目光聚焦在常乃超脸上——只见他面色煞白,手指微微颤抖,眼镜片后的目光慌乱躲闪。
淮海战役是他心中一根刺。他的暂七师正是在此役中被李云龙部全歼,自己沦为阶下囚。
如今被当面质问“败仗心得”,无异于公开处刑。
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最终艰难吐出:“李同学…这个问题…我们后续再…”
然后,现场就热闹,这个聊着淮海战役的功绩,那个聊着大西北的胜仗!
聊起来那叫一个热闹啊,所有人都在开口,为自己正名,为部队争光。
知道的以为这里是高级指挥系的班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菜市场呢。
“呯!”
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教室的门直接被踢开。
这些骄兵悍将们开口就要骂娘!
抬头一看,原来是姜老爷子回来了。
李云龙把伸出去的头又缩回来了。
在场的将军们,有一个算一个,谁碰到老爷子心里面不发怵啊!
咱姜总目光直接盯上了李云龙,目光扫过全场:
“李云龙,你说优势打赢不算本事?那我问你——”
“库尔斯克苏军优势,为什么敢赌上全部家当死守?
小鬼子没被赶跑的时候,
华北我们劣势,为什么敢发起总攻?
就凭咱们这点人,那咱们身后是几百万华北百姓的支持啊!”
“真正的学问不在数字对比,而在于——”
“如何让优势变成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