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队还没靠岸的时候,李承乾就在四层楼高的楼船上。
就看到里一层外一层,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欢迎人群。
将整个码头围得水泄不通。
以往每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父皇李世民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虽然他也曾跟在父皇身边,见过街头百姓夹道相迎的盛大场面。
但那时的他,只不过是沾了父皇的荣光,罢了。
但独自作为主角,承受这万民瞩目的迎接,还是头一遭。
在听到山崩海啸的呼声后,李承乾唇角的笑意,就算九匹马来拉,估计也都拉不下......
他快步走下最后一级跳板,踏上幽州土地,朝前虚扶一把,习惯性的喊道。
“长孙表...”
好在才刚刚吐出三个字,李承稷便猛地收住了声。
他意识到此刻是在万民瞩目的正式场合,不能再如儿时那般随意称呼。
他迅速改口,声音温润却带着储君应有的威仪。
“燕王妃请起,诸位请起。”
这一声及时的纠正,让原本垂首恭立的长孙娉婷眼底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讶异,随即恢复如常。
她依言起身,姿态依旧端庄得体。
“谢殿下。”
随即,李承稷目光扫过众人。
继而落在长孙娉婷身后,幽州城的一众文武官吏身上。
这些官吏中除了少数年纪稍大的官员,其他基本上,都是近两年李恪提拔上来的新锐。
他们或身着青色官袍,或披银甲,虽资历尚浅,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敢闯敢干的锐气,与那些沉稳的老臣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承乾目光在他们身上停顿片刻,随即收回目光,语气温和道。
“孤在长安常听父皇提及,近年幽州农耕丰收,商路也日渐通畅,这些都是诸位爱卿的功劳。”
站在最前的,是暂时协助长孙娉婷管理幽州的宁志泽。
他也没有想到太子李承乾,竟如此平易近人。
并且,好听的话,每个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当朝太子口中说出。
尽管知道眼前这位,乃是自家殿下通向最高位置的那个阻碍。
但还是躬身回话道,“太子殿下过誉!幽州能有今日,全赖陛下圣明,殿下关怀,还有王妃在旁辅佐,臣等不过是恪尽职守罢了。”
“恪尽职守便是大功,你们也是功不可没。”
太子李承乾玉冠下的面容,在晨光中显得清俊而矜贵。
他含笑点头,在宁志泽的身上略作停留,唇角牵起一丝恰到好处的笑意。
他自然听得出这话里的分寸与疏离,却也欣赏这份不卑不亢。
他语气温和,暗带着一丝拉拢之意。
“三弟慧眼识人,能在短短两年内将幽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诸位都是功臣。孤此番北巡,正想好生看看这塞北重镇的新气象,还要向诸位多多请教,听听大家的想法。”
“诸位有什么难处,或是有好的建议,都可如实禀报,孤定会如实转达父皇,为幽州百姓谋更多福祉。”
这句话明褒暗拉,既肯定了燕王的用人,又暗示了他才是太子,国家的储君,跟着他才能有更广阔的前程。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不是什么愚钝之人,自然听得出太子话中深意。
只是在这种场合下,没人敢轻易表露心思,纷纷垂首保持恭敬,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站在宁志泽身侧的宫迁,手指悄悄攥了攥官袍下摆,眼神不自觉地往太子方向瞟了瞟,又很快低下头去。
宁志泽自然也听出了李承乾话里的言外之意,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长孙娉婷。
只见长孙娉婷双手交叉置于腹前,朱红礼服的广袖垂落下来,遮住了双手。
她垂着眼帘,长睫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浅影,神情平静得看不出丝毫波澜,仿佛完全没听出太子话里的深意。
一无所获的宁志泽,只得垂首应道。
“臣等必定全力配合殿下巡视。”
不得不说,太子李承乾不愧是李世民大力培养的储君,政治素养十分惊人。
他先是与幽州城的一众文武温和对话,不管是非功过,肯定了他们的功绩,几句话下来,便让在场官员都觉心头熨帖。
就连宁志泽在某一刻,都险些被打乱了心扉......
旁敲侧击的拉拢了一番幽州的官场众人。
李承乾继而又把目光看向了,以周庚周老先生为首的宿老们身上。
他微微颔首,笑着说道:“有劳诸位老先生亲迎,孤心甚慰。”
周老先生连忙带领众人再次躬身。
“殿下驾临,乃幽州之幸,臣等惶恐。”
虽说现在年纪尚小,但跟在李世民身边这么多年。
李承乾举手投足间早已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