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475章 来自王德大总管的助力

第475章 来自王德大总管的助力(1/2)

    李承乾深一脚浅一脚,朝着太极殿一旁的御书房而去。

    雨水顺着伞沿打在地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却丝毫没能打破李承乾心中的那份疑惑。

    就在距离御书房大约十来步的距离上。

    李承乾突然停下脚步,就这么静静地向御书房的大门。

    这扇平日里对他来说,异常熟悉的朱门,此刻却像是隔开了两个世界。

    门窗上透出的烛光,照耀出数道身影。

    这让他忍不住猜想,难道是北疆战事生了变故。

    他想起前几日,李靖老将军派人送来军报。

    想要让李恪以及手下的燕王卫,加入到征讨大军主力之中,与自己麾下的中军协同作战。

    当时父皇虽未明确应允,却也未直接驳回,只说 “容后再议”。

    没过多久,就同意其所请。

    眼下,父皇在这个时辰,召集重臣来到御书房商议。

    不是天大的好事,就是天大的祸事。

    虽说他身为大唐的太子,也是李恪的大哥,他自然不希望李恪遭遇什么不测。

    但他也同样不希望,这位从离开皇宫之后,就如同鱼入大海,鸟上青霄的弟弟。

    再立下什么不世之功。

    这位一心想要离开长安,做一位镇守边疆藩王的弟弟。

    虽然说并没有自己那个同母弟弟李泰那般讨厌,整日抱着典籍在父皇面前展露才学,还喜欢在朝臣面前旁征博引,彰显自己的聪慧。

    并且,每次他想要做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他也总爱绕着弯子,横插一杠。

    就像前番赈灾,明明父皇已经命他牵头督办,从调粮到放赈的章程都拟好了。

    李泰却突然捧着一本连夜赶制出来的《救荒活民书》冲进太极殿,说是 “苦思数日,得救灾十策,愿助兄长一臂之力”。

    这番举动惹得父皇龙颜大悦,说他 “有古之贤王之风,心系黎民”,当即就同意李泰与他一起赈灾。

    结果自己没有沉住气,因为一点意气之争,导致赈灾失礼。

    相比之下,李恪虽锋芒外露,却少了这份刻意的算计。

    也没有表现出对太子之位一丝一毫的觊觎之心。

    就连有什么好东西,也必定有他这个大哥一份。

    就连去年李恪从幽州归来,特意带回的两匹上好的辽东骏马,一匹赠予父皇,另一匹便是牵到了东宫。

    可偏生这个弟弟,每次都能在疆场上搅动风云,立下让满朝文武都无法忽视的功勋。

    实在是太容易让他感到压力。

    无论是军事上的天赋,还是骑射、谋略,都像极了年轻时的父皇。

    总能在不经意间引来朝堂上的瞩目,以及民间百姓的称颂。

    前几日他偶然听见东宫侍读闲聊,说长安城里的小儿都在传唱 “燕王北击胡,捷报入长安” 的童谣。

    就连街头杂耍的艺人,都把李恪收服勾注山土匪,大战突厥的故事编成了皮影戏,看得百姓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虽然说,这些并非因李恪有什么过错。

    但恰恰是那份无争之下的耀眼,像一面镜子,照出他这个太子,在储君之位上的平凡。

    他甚至荒唐地想过,若李恪也像其他皇子那般,对弓马之事一窍不通,只会在宴会上吟些风花雪月的诗。

    或许那时,父皇看向他的目光里,便不会总掺着对另一个儿子的赞许,朝臣议事时,也不会总下意识地将 “太子” 与 “燕王” 放在一处比较。

    “太子殿下,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这还下着雨呢!快点站上来。”

    大总管王德的声音突然从前面传来,打断了李承乾的思绪。

    李承乾猛地回神,这才发现自己已在雨中站了许久,衣袍早已湿透。他勉强扯出一个笑容。

    “原来是王力士!劳烦通报一声,就说太子李承乾求见。”

    王德闻言先是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他被雨水打湿的袍角上,连忙道。

    “春雨寒凉,太子殿下万金之躯,怎可如此不爱惜?陛下刚与几位大人议到要紧处,老奴这就去通传,殿下稍候片刻便是。” 说着便引着李承乾往廊下走。

    跟在后面的李承乾拢了拢微微有些潮湿的衣襟,望着御书房紧闭的门,心头那股烦躁又悄然浮起。

    王德站在一旁,见他神色郁郁,试探着笑道。

    “殿下莫急,方才老奴进去添茶,见陛下脸上带笑,想来北疆定是有好消息。”

    “好消息?”

    李承乾指尖微颤,因为在他与王德的对话间。

    又听到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的谈笑声。

    字句虽不真切,但那股爽朗的笑意却像石子投进湖面,在他心湖里荡开圈圈涟漪。

    李承乾忍不住试探的问道:“能让父皇这般高兴,想来…… 是李恪又立下大功了吧?”

    听到李承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