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 第181章:中医的困境

第181章:中医的困境(1/2)

    从儿科走出来后,张景便准备跟杨主任道别。

    杨主任却一把拉住了他,微笑着说:“小老乡,今天真是辛苦你了,耽误了你一个上午的时间。现在也快到中午了,怎么着也得一起吃个便饭再走吧。”

    见盛情难却,张景也只好点头同意。

    “呃,我目前虽然只是个闲职,但上下班还得打个卡。要不,先去我那里坐坐吧。”

    闲职?

    张景听了微微一愣。

    刚想询问,可又一想,或许仅仅是他自谦的说法,便暂时忍住了,没有开口。

    只是默默地跟着杨主任后面走着。

    对于治未病中心,张景之前只是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却从来没有亲见过。

    因为在他毕业实习的那家小县城中医院里,根本就没有设置这个科室。

    在张景的理解里,治未病中心应该是中医调理亚健康人群的地方。

    进门后看到大厅门口立着的中心简介,方才知道,治未病中心的内涵还是挺丰富的。

    只见上面写着:治“未病”即通过中医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的诊病手段,来进行体质的辨识,及时发现体内存在的潜在发病信息。

    从而确定有效的养生和保健措施,以达到矫正体质偏颇趋向,使之朝着健康方向转变的目的。

    治未病中心主要适合以下人群:

    1、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希望保持最佳状态者。

    2、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3、自觉症状明显、但是理化指标显现无异常者。

    4、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

    5、慢性疾病稳定期,需要控制延缓发展,以及预防疾病并发症者。

    6、疾病已痊愈,但需要预防复发者,或者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要进一步调养康复者。

    杨主任见张景看得还挺仔细,不禁微微一笑:“小老乡,你可别被这些表象所蒙蔽。”

    “表象?”张景有点没听明白。

    “对啊,这些介绍都是宣传用的,说白了,就是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充当门面的。事实上,治未病中心本质上就是一个体检中心。”

    “体验中心?”张景不禁更加好奇了。

    “没错,这个地方前身本来就是体验中心。然后加了个中医体质辨识室而已,而我就被派在这个中医体质辨识室里上班。”

    杨主任一边说着,一边把张景带到自己的办公室。

    张景进门一瞧,发现里面除了诊桌诊椅外,还有一台看着像电脑却又不是电脑的仪器。

    走近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中医体质辨识仪几个字。

    于是诧异地问道:“杨主任,您这里直接就用这个仪器来辨别体质吗?”

    杨主任苦笑道:“可不咋的,所以刚刚我才说,我在这里是个闲职啊。辨别体质一般都是由来体检的人自行操作完成的,有的甚至当成一种电脑娱乐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张景听完,不禁忿忿不平道:“这种地方还需要安排您这个级别的专家来亲自当班吗,未免也太大才小用了吧!”

    “唉!一言难尽啊,怪只怪中医在医院里太没有发言权了。”杨主任叹了口气,然后又摇了摇头。

    张景突然心念一动,问道:“对了,杨主任,您对于中医目前遇到的困境怎么看?”

    杨主任略一沉思,然后缓缓说道:“我觉得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医人才的凋零,因为真正的中医实在太少。今天你应该也看到了,作为县中医最大的聚集地,县中医院里其实是很名不副实的。”

    “医院里面虽然大部分都是挂着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职称,但是根本就不算是真中医。别说是用中医方法去看病了,就连听你讲一堂中医临床经验的分享课都费劲。”

    张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杨主任,您说得没错。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近80年来,整个华夏医疗市场里。中医从最初的80万锐减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现在的27万左右。”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就这仅仅的27万中医里,其中只有10%的中医会开汤药处方。算下来,真正能够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不过3万人而已。”

    “与此相对的是,同一时期里,西医几乎从零开始,发展到了今天的175万人。比例如此悬殊,中医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杨主任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精确的数字,不禁也大为震撼,皱着眉头问:“这个数据可靠吗?我一直只知道身边的真正中医少,但还真不知道,居然已经凋零到了这种程度。”

    张景认真的点了点头:“记得是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应该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

    杨主任于是长叹了口气,接着又问:“那么,你认为中医复兴还有希望吗?”

    “当然有,现在国家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