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风起贞观:父皇,请住进大明宫 > 第415章 你过来,朕有话说

第415章 你过来,朕有话说(1/2)

    “吾儿,文能安邦,武可定国。化征伐之器为生民之犁,转烽火为桑麻。史书当载其‘上马可平四海,下马亦能安天下’堪比其父!”

    前面几句还挺好,给李承乾听的美滋滋的,毕竟没有那个儿子不想得到父亲的认同。

    但最后一句,不由让他直撇嘴,这合着是拿自己给他贴金呢。

    不过一众大臣,对这话都没有丝毫意见,毕竟李世民可算开天辟地的君主,其文治武功上溯数百年,恐难有人望其项背。

    李承乾微微拱手,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谦虚。

    “儿臣,多谢太上皇赞誉。”

    说完,众人加上李世民都在围着‘乾元犁’继续研究,每个人都一脸认真。

    原因无他,以他们之能,太明白这件农具所能带来的收益了。

    盛世江山,何为盛世不是你有多少军队,打下多少国土歼灭多少强敌,而是货真价实让百姓填饱肚子。

    李承乾脸皮向来不薄,但见他们一个个如此激动,还是微微有些脸红。

    毕竟就算没有自己,过个几十年这曲辕犁也会有人做出来。

    这场耕事节,就在曲辕犁的问世中结束,同时给李承乾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他的威望又拔高了不少。

    照常例,耕事节第一天晚上,皇帝和一众大臣会席陈五谷,肴佐野蔬。

    一则为彰今年丰稔,仓廪盈实,另外亦使群臣知稼穑之艰,念民生之本。

    但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渊,都是货真价实的富二代,除了打仗,平时都是锦衣玉食,一个比一个会享受。

    所以这耕事宴就变得有名无实,期间多是烹羊宰牛,大醉一场。

    此时李承乾正独坐帐中,他打算在晚宴时,提出乾元犁不能普及河北道之事,算是试探一下群臣反应。

    长孙无忌他现在是十分放心,但李世民究竟是何态度他猜不出来。

    另外今日因为是节日,几乎朝中无论哪个派系的官员都来了。

    其中和世家门阀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几乎占据了近七成。

    夜幕低垂,先农坛外皇家大帐却是灯火通明。

    帐内设下宴席,美其名曰“五谷丰登宴”。

    长案上虽也象征性地陈列了麦、稷、菽、麻等五谷以及几样时令野菜。

    更多的却是烤得金黄流油的羔羊、精心烹制的牛腱以及各色珍馐。

    醇厚的酒香弥漫帐内,与白日里泥土的芬芳截然不同。

    宴会之初,气氛尚算和谐。

    二帝,李世民居主位,李承乾于侧首相陪。

    群臣依次列坐。一番礼节性的祝酒,歌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李承乾静观片刻,觉得时机已至,目光微扫向长孙无忌,其城府颇深,只是眼皮微眨示意自己知道了,而后便依旧笑应周遭敬酒。

    见状举起酒杯,并未急于饮下,而是朗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周遭嘈杂。

    “今日朕以‘乾元犁’躬耕陇亩,颇见成效,心中甚慰。”说着语气一落,颇有些黯然,长叹了一口气:“唉....。”

    这让觥筹交错的场景瞬间停了下来,都带着疑惑的看向李承乾,不明白这大好日子为何突然叹气。

    长孙无忌第一个起身,拱手同时声音带着疑惑:“陛下,今日大好日子,您何故如此?”

    就在李承乾要故作姿态回答时,身旁李世民突然发出一声嗤笑。

    “嘿...。”就这种双簧他以前和长孙无忌也经常唱,但此时看别人唱,当真有点忍不住。

    李承乾都不用想就知道,这老登是猜出来了,不由恨牙痒痒,玛德,拆人台小心遭天打雷劈。

    无论如何也得继续演下去,强忍有些怪异的气氛,满眼怅然之色。

    “隋末战乱,河北道诸州创伤最深,地广人稀,耕牛尤缺。”

    “即便有此新犁,若无力推广,于民生亦无大益,朕一念至此感酒无味,肉无香,诸卿皆为国砥柱,不知可有良策,使河北百姓亦能早日得此犁之利?”

    河北世家富得流油,地广人稀,耕牛尤缺根本无从谈起。

    因此这番话在和世家牵连颇深的官员耳中,就有朝廷要和河北道和谈之意。

    其实世家这东西比较奇怪,他们对皇权没有太大兴趣。

    他们要的,以白衣之身,执无形的线,使得天下州郡的官吏出自其门,朝堂的议案合其心意,帝王的政令需顺其脉络。

    总体来说江山社稷要按其意志运转,又不承担帝王之责,万民之重。

    可以说就是一个完全和皇权、百姓站在对立面的一个庞然大物。

    静默片刻,一个身形不高,脸盘宽厚的男子站了出来。

    李承乾记得这人应该是户部的一个侍郎,属于李世民一派,同时还是崔家一个旁支的女婿。

    “臣,吴政启奏陛下,河北道自经王师扫过,人丁确不如前,这新犁精巧,锻造需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