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带着超市回古代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茶楼风声

第二百四十四章 茶楼风声(1/2)

    京城的午后,阳光透过“听雨轩”雕花的窗棂,在雅间里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上好龙井的清香和精致茶点的甜香。

    何青云今日约了几位京中新晋的闺中密友在此品茶,为首的,正是吏部尚书家的千金李清。

    自从上次的“雅集正名”后,这位才名满京华的李小姐,便成了“汉寿良品”最忠实的拥趸,不仅自己时常光顾,更是在京城贵女圈里,不遗余力地为何青云宣传。

    今日的茶点,是何青云亲自带来的。

    一碟是“翡翠凉糕”,用的是温泉庄新磨的绿豆粉,做出的凉糕晶莹剔透,口感冰凉爽滑,里面还嵌着几粒殷红的蜜渍樱桃,看着就赏心悦目。

    另一碟则是“黄金薯球”,将蒸熟的红薯泥裹上糯米粉,捏成小球,在油锅里炸得外皮金黄酥脆,再滚上一层香甜的椰丝,咬一口,外脆内糯,甜而不腻。

    “青云姐姐,你这手艺,真是绝了,”李清拈起一块薯球,细细品尝,漂亮的眸子里满是赞叹,“寻常的红薯,到了你手里,竟能变得如此精巧别致,难怪连宫里的娘娘们都对你的点心赞不绝口。”

    “李妹妹说笑了,不过是些不值钱的乡野小食,难登大雅之堂。”何青云笑着为她续上茶,状似无意地问道,“说起来,我弟弟初到户部任职,对京城里的门道还不甚了解,也不知他那度支司的周郎中,是个怎样的人?”

    李清闻言,放下手中的茶点,秀眉微蹙:“周郎中?姐姐怎么问起他了?此人……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

    她压低声音,对何青云道:“我听我爹爹说,这周郎中在户部待了二十多年,是个出了名的老油条,为人最是贪财,又极擅长见风使舵。他早年曾是三皇子的人,三皇子失势后,他又立刻转投了太子门下,如今在户部,也算是太子一派的心腹了。”

    “原来如此。”何青云心中了然,看来平安这次,是直接撞到太子党的枪口上了。

    “不仅如此,”旁边一位兵部侍郎家的女儿也跟着补充道,“我还听说,这周郎中最爱附庸风雅,时常出入一些古玩字画的铺子,出手极其阔绰,与他那点俸禄可不太相符呢。”

    另一位夫人则掩唇笑道:“他哪里是附庸风雅,分明是借着买卖古玩的名义,行那官商勾结的龌龊事罢了。我听说,江南最大的漕运商,‘四海通’的东家钱四海,就时常给他送些所谓的‘前朝孤品’。”

    “四海通?钱四海?”

    何青云的心猛地一跳,她不动声色地将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一场看似风平浪静的下午茶,却让她得到了最关键的情报。

    告别了众位小姐妹,何青云没有回宅院,而是直接去了庆阳街的“汉寿良品”总店。

    李重阳早已在二楼的雅间里等着她,桌上摊着一张巨大的人脉关系图,上面用朱笔和墨笔,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京城各方势力的关系网。

    “查到了。”李重阳见她进来,将一杯温好的果茶推到她面前,神情凝重,“平安这次,是捅了马蜂窝了。”

    他指着关系图上“太子”那一栏,下面赫然连着“周郎中”和“四海通”的名字。

    “江南漕运,历来是朝廷的钱袋子,也是油水最足的地方,这‘四海通’的钱四海,明面上是江南最大的漕运商,暗地里,却是太子在江南的钱袋子。他们每年利用漕运,偷运私盐、夹带货物,偷逃的税款,何止百万两!”

    “而户部的周郎中,就是他们安插在京城的保护伞,负责帮他们抹平账目,掩盖罪证。”

    “前几任度支司主事,不是没查出问题,而是查出来之后,不敢声张,最后不是被贬,就是‘意外’身亡,”李重阳的声音冷了几分,“他们把这烂摊子扔给平安,就是想借太子的手,置他于死地。”

    何青云静静地听着,脸色平静,眼底却已是寒芒闪烁。

    “他们以为,一个没有根基的少年主事,要么查不出问题,要么查出来了也不敢捅破,只能乖乖当他们的替罪羊,”她冷笑一声,“可惜,他们算错了一点。”

    “平安的背后,站着的是我们。”

    她走到那张关系图前,拿起朱笔,在那几个名字之间,画下了一条清晰的线。

    “他们有保护伞,我们也有我们的刀。”何青云的目光落在关系图上另一个名字上——振威镖局。

    “重阳,你即刻派人快马加鞭去一趟汉寿县,让刀疤脸亲自带一百名最精锐的镖师,即刻南下,去江南。”

    “南下?”李重阳有些不解,“去江南做什么?”

    “查账。”何青云的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平安在衙门里查的是死账,我要刀疤脸去江南,查活账。”

    “让镖局的兄弟们,扮作行脚商、脚夫、船工,混进‘四海通’的船队和码头,给我盯紧了他们每一艘船的进出,每一批货的装卸。我要知道,他们到底偷运了多少私盐,夹带了多少违禁品,又收了多少见不得光的黑钱。”

    “官府的账本可以作假,但码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