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带着超市回古代 > 第二百零八章 民心似铁

第二百零八章 民心似铁(1/2)

    堂外百姓的呐喊声如同惊涛骇浪,一波接着一波,拍打着县衙那脆弱的门楣,也冲刷着林御史那颗坚如磐石的心。

    他办了一辈子案,审过无数贪官酷吏,见过百姓拦轿喊冤的,见过击鼓鸣屈的,却从未见过今日这般景象——上百名百姓,竟自发地为一个被指控为“贪官”的县令,跪地请命。

    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扫过堂外那一张张质朴而激动的脸,又落回堂内那几个还在卖力哭诉的“乡绅”身上,一种强烈的违和感在他心头升起。

    这几个所谓的“乡绅”,个个养得油光水滑,衣着光鲜,而堂外的百姓,虽然脸上有了血色,身上穿的却依旧是打了补丁的粗布衣。

    到底谁才是被“搜刮”的人?

    “肃静!”林御史重重一拍惊堂木,堂外的呐喊声渐渐平息,但那一道道灼热的、带着期盼与愤怒的目光,依旧死死地钉在他身上。

    他转向何平安,声音依旧冰冷,却少了几分之前的武断:“何平安,百姓为你请命,或许是感念你施粥之恩,但本官办案,讲的是证据,这状纸上,白纸黑字,三十六位乡绅的画押,你又作何解释?”

    何平安依旧跪得笔直,他抬起头,迎着林御史审视的目光,朗声道:“回大人,这三十六位乡绅,平安一个都不认识,我汉寿县在册的乡绅不过三五人,且都年事已高,早已不问世事。至于这画押,伪造一份名单,找些地痞流氓按个手印,又有何难?”

    “大胆!”刘德全尖叫起来,“何平安!你休要血口喷人!这几位可都是我汉寿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岂容你污蔑!”

    “是吗?”何青云的声音悠悠从堂外传来,她款步走进大堂,身后跟着李重阳,两人神情平静,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她走到那几个“乡绅”面前,目光在他们身上一一扫过,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几位瞧着面生得很,不知是城东的李员外,还是城西的赵大户?我来汉寿县也有数月,怎么从未在县里的乡绅名录上见过各位的大名?”

    那几个胖子被她看得心虚,眼神躲闪,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何姑娘,”林御史的目光落在何青云身上,他知道,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才是整件事的关键,“你又有何话说?”

    “民女无话可说,”何青云出人意料地摇了摇头,“民女只有东西,想请大人一看。”

    她拍了拍手,早已等候在外的聚香居伙计和振威镖局的镖师们,立刻抬着十几口巨大的木箱走了进来。

    箱子被重重地放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所有人的心都跟着跳了一下。

    李重阳上前一步,打开了第一口箱子。

    满箱的,竟全是账册!

    一本本用牛皮纸做封面的账册,码得整整齐齐,从箱底一直堆到箱口,每一本都用细绳仔细地捆着,封面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不同的名目。

    “这是……”林御史的眉头拧了起来。

    “大人,”李重阳的声音温和而清晰,“这里是自我们来到汉寿县后,所有的收支账目,一共一十二箱,还请大人过目。”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开第一页,朗声道:“其一,‘修路公账’,汉寿王拍卖所得三千二百两,采买青石用去八百两,雇佣劳力工钱一千二百两,每日伙食开销……每一笔支出,都有县衙、作坊、以及钱老蔫等三位乡老的三方印鉴为证,账目每三日一公示,全县百姓皆可查阅。”

    他又拿起另一本:“其二,‘汉寿良品作坊账’。家姐投入本金一千两,扩建作坊,购买石磨,定制酒坛……”

    “所得盈利,七成归县衙公中,用于县内建设,三成作为分红,发给所有参与的工人百姓。这是作坊所有工人的工钱发放名录,三百二十八人,每人每日十五文,从未拖欠一文。”

    “其三,‘爱心捐款账’,京城聚香居每卖出一碗‘汉寿粉’,便捐出一文钱,至今共筹得纹银一百八十二两,已全部换成棉花与粗布,由振威镖局押送至此,这是采买清单和镖局的回执。”

    “其四,‘翰林院捐书账’,京城翰林院的王公子等人,感念何大人兴办夜学,特捐赠《三字经》、《百家姓》共计五百册,笔墨纸砚二十箱,如今都存放在县学库房,随时可查。”

    ……

    李重阳一本接着一本地念着,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把重锤,狠狠地敲在刘德全和那几个假乡绅的心上。

    他们的脸色由白转青,又由青转紫,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身子抖得像风中的落叶。

    林御史的脸色也变了,他从最初的怀疑,到震惊,再到动容,他办案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清晰、如此详尽的账册。

    这哪里是贪官的账本,这分明是一份用血汗和良心写就的功德簿!

    当李重阳念完最后一本账册,将十几箱铁证如山的账本推到林御史面前时,整个大堂鸦雀无声。

    “大人,”何青云的声音再次响起,她走到堂外,指着那黑压压跪了一地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