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 第77章 满江镇集体合作社,少主出击!

第77章 满江镇集体合作社,少主出击!(3/4)

拒绝之理?那就一起干了,此后,乡亲们唯你是从,你让大家伙往东,绝对无人往西!”

    这结果是陈余能料到的。

    拒绝陈余,他们就得回去继续承受反贼的压榨。

    答应了,免去赋税不说,日后还可能获得分红。

    那么,岂有拒绝成立这个合作商社的理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虽一早就知,陈余还是装出一副惊喜的样子,开口道:“那就太好了。既已决定,那就务必雷厉风行!吴伯与诸位叔父且先回去休息一晚,明早将镇上的生产队名单交予我手。”

    “我们有很多准备工作要进行,容不得拖延,明日生产队就要出动。至于生产队的物资配给,商社初立,无法独立承担,仍需大家伙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吴先道:“这是自然!既然决定要合力搞好生产,相信乡亲们是有所觉悟的。此事,生哥儿不必担心,老夫来斡旋。告辞!”

    说完,倒也干脆,转身离去。

    陈余与王二牛对视一眼,微微轻笑。

    第二天一早。

    吴先就带着几份名单上门。

    陈余扫了一眼,目测吴先上交的生产队名单约有数百青壮年,而且只是第一批人员。

    满江镇的常住人口虽不算多,但除去无法劳作的妇孺老弱之外,也有千人左右。

    吴先首批就上报了数百人,也算是小有诚意。

    陈余将名单交给王二牛,让他负责上门点名之后,带着吴先开始“视察”整个镇子的资产。

    满江镇,乃前任御窑重地。

    在后山东面脚下,有一排耸立的窑坊,之前就是在这里为皇家烧制瓷器。

    虽已被封存了十余年,但火窑的主体仍在,还没有完全坍塌。

    稍作修缮,就可以立马使用。

    陈余务求将执行力拉满,一边巡视着各处田产,一边连下数道指令。

    首先便是分出一支生产队,全力修缮火窑坊。

    火窑可以用来烧制瓷器,当然也可以用来烧制熟石灰和砖块。

    要彻底改造整个满江镇的生产系统,有许多基础设施必须做好。

    路要修,房子要建,水渠要挖,农具要打造。

    而诸如此类种种,都需要一个铸造工坊。

    此前官府留下的废弃火窑,倒是利用。

    把熟石灰烧制出来,再挖取粘土,那就不难制作出土法水泥。

    水泥可以用作房屋、粮仓的建设,也可做道路硬化,修建水渠,打造完整的浇灌系统。

    满江镇之名,来自镇外三十里处的满江河。

    开挖水渠,引满江水直接进入田地,可省去干旱时人力挑水。

    满江河多年不治理,河床沉沙极重,派人捞取河沙,即可清理河道,防止汛期内涝,又能获取建筑材料。

    镇上的田地一脉相连,形成一处小平原的态势。

    陈余命人铲平所有田埂,将田地连成一片,方便统一播种、灌溉。

    而镇上的纺织工坊被接收之后,陈余果断将之交给了慕容雪和林筱筱二女。

    慕容雪本就是纺织、刺绣的好手,由她管理工坊,不成问题。

    林筱筱虽不懂干农活,但胜在读书多,精于算数记账,且略有生意头脑,充当管事之职,倒也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一时间。

    满江镇几乎全员出动,大兴土木,风风火火的态势,俨然不像是反贼控制下的沦陷区。

    千名青壮年被分成数支生产队,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劳作。

    石有容很讲信用,说了要仍由陈余掌管满江镇民生,便也不做插手。

    除了偶尔派出士兵队伍监察,防止百姓私铸兵器之外,没有过多的阻挠。

    有形之间,满江镇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产生蜕变。

    半个月后。

    镇上一间新式的砖混结构房屋落成,门额上挂牌“满江镇集体合作商社”。

    古代的民房要么是纯木制结构,要么是夯土的土木房,既不保暖,稳固性也相对不高。

    除了衙门大院与镇上有数的几个大户人家之外,很少人用得起青砖。

    主要是没有条件烧制,朝廷与反贼也不允许百姓私设工坊,想要砖头,只能向官家购买。

    而这间商社的主体,用质量上乘的青砖砌成,墙面上还刷了一层由河沙与土水泥混合而成的批灰,装饰新颖,布局合理,却是镇上百姓初次所见。

    能造出土法水泥,并有条件烧制熟石灰,以陈余的能力,打造出砖混结构的房屋并不难。

    如果能毫无限制地使用铁器,打造出钢筋,他甚至可以建造出混凝土结构的两三层住宅...

    但毫无疑问,就目前而言,反贼并不容许他们私铸铁器,即便是用于农具...也只能在反贼的监督下生产。

    商社落成当天,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