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 第253章 巴尔干战争(四)

第253章 巴尔干战争(四)(3/3)

兵连大衣都没有。”格奥尔基耶夫对身边的军官说,“明天天亮就进攻,用骑兵冲散他们的阵型。”他从怀里掏出黄金集团的贷款协议,“大卫·陈·斯坦利说,只要我们拿下多布罗加,他就再借我们两百万,用黑海的石油开采权抵账。”

    军官突然指着远处的海面:“那是什么?”黑暗中,十几艘军舰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桅杆上飘着联合帝国的龙旗。

    “是南洋党的舰队。”格奥尔基耶夫眯起眼睛,“陈德康副党首说过,他们要保护在罗马尼亚的侨民——其实就是盯着多瑙河的航运权。”他突然笑了,“也好,让他们看看保加利亚军队的厉害。”

    伊兹密尔的凯末尔作坊里,机床的轰鸣声彻夜不停。凯末尔正和工程师们调试新造的炮弹,弹壳上的螺纹是用德国图纸改进的,比原版更适合奥斯曼的老式火炮。

    “试射一下。”凯末尔对工人说,“目标是码头旁边的废弃堡垒。”

    炮弹呼啸着飞出,在堡垒墙上炸开一个大洞。陈德康的商人拍着手走进来:“太棒了!中南联邦的炮兵说要订五千发,用暹罗的锡矿抵账。”他递过一份报纸,“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打罗马尼亚了,奥斯曼趁机收复了色雷斯的五个村庄。”

    凯末尔看着报纸上恩维尔帕夏的照片,他正站在收复的村庄里演讲,身后的士兵们穿着五花八门的军服,有德国的、俄国的,还有二十年前的英国款式。

    “他们还是不明白。”凯末尔把炮弹壳扔进工具箱,“靠别人的武器赢来的土地,迟早要还回去。”他指着新到的机床,“这些是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产的,韩建国大使说,只要我们能造坦克,他们愿意提供发动机图纸。”

    商人瞪大了眼睛:“你们要造坦克?”

    “不是现在。”凯末尔抚摸着冰冷的机床,“但总有一天,奥斯曼要靠自己的武器保卫自己的土地。”他望着窗外的码头,联合帝国的商船正在卸货,灯光在海面上铺开一条金色的路,“至少从现在开始,我们知道该怎么造好枪了。”

    作坊外传来报童的叫卖声,报纸头条写着“奥斯曼与黄金集团签订新协议”,副标题是“安纳托利亚的铁路权抵押给北方党”。凯末尔没去买报纸,他知道上面肯定印着恩维尔帕夏的豪言壮语,说要“用借来的武器重建帝国”。

    “让他们说去吧。”凯末尔对工人们说,“我们继续造枪,每一支都要刻上‘伊兹密尔造’。”他拿起一支刚造好的步枪,枪管在灯光下泛着蓝光,“总有一天,这个名字会让所有人都记住。”

    远处的海面上,南洋党的舰队缓缓驶过,探照灯在夜空划出一道道光柱。凯末尔知道,这场战争还会持续很久,巴尔干的土地还会流更多的血,奥斯曼的官员们还会签下更多的卖身契。但在这里,在伊兹密尔的这个小作坊里,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他把步枪递给身边的老兵,老兵曾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失去一条胳膊,现在是作坊的质检员。老兵抚摸着光滑的枪身,突然哭了:“要是当年我们有这枪,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凯末尔拍着他的肩膀:“现在造也不晚。”他望向东方,那里是联合帝国的方向,据说那里的工厂能日夜不停地造出火车、军舰和各种机器,“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机床的轰鸣声再次响起,和远处的海浪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笨拙却坚定的歌。在巴尔干的炮火和列强的算计中,这支歌或许微不足道,但对凯末尔和他的工人们来说,这是奥斯曼未来的第一个音符。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