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三国:诸天帝王,收名将纳美姬 > 第320章 可靠的宗室

第320章 可靠的宗室(1/2)

    茶肆中,一群喝茶的人围住了张老夫子——一名邺城官学的教书先生。

    “张先生,您给咱们说说吧,这个债券到底是什么东西?”

    人群中,有工匠,有商贩,各色人等都有。他们期待地看着这位儒雅的先生。

    债券,这个新鲜的词语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而利息这个词更是让他们困惑不已。

    张老夫子轻咳一声,开口道:“诸位,朝廷在陛下的支持下,决定发行债券,其实就是向百姓借款。”

    “借钱?”人群一阵低语。朝廷也需要借钱?

    “没错!但朝廷不会白借,到期会给利息的。”

    听到这里,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债券有的是一年期的,有的是两年期的。”

    张老先生面对众多民众,耐心解答着问题。

    “朝廷缺钱才向咱们借钱吧?”

    “不可能呀,这世上谁最有钱?肯定还是朝廷!”

    “张先生,能不能讲讲这两种债券的区别?”

    许多人依旧一脸迷茫,听不明白。

    张老先生收了报酬,只好一遍遍讲解。

    “一年期债券的利息是百分之三。”

    “打个比方,你给朝廷一百钱,买冀州债券。”

    “一年后,朝廷还你一百钱,外加三钱利息。”

    “总共是一百零三钱,大家清楚了吗?”

    张老先生扫视四周。

    接着他又讲起两年期债券。

    “若借钱给朝廷两年,利息就是百分之五!”

    “例如你出一百钱买债券。”

    “两年后,朝廷会还你一百零五钱。”

    这浅显的举例让大家豁然开朗。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朝廷怎么会这么好,额外多给钱?”

    “哦,原来这就是利息!”

    “既然朝廷愿意多还钱,那为什么还要借钱呢?”

    涉及钱的事,关系到切身利益。

    大家立刻警觉起来。

    毕竟每一分钱都不容易。

    张老先生解释道:“这是新政措施,旨在……”

    “改善冀州百姓生活。”

    “通过借钱,促进百姓资金流动。”

    “创造更大经济空间。”

    这时……

    街头巷尾传来一声突兀的话语。

    “要是我们买了这些债券,一年之后朝廷要是赖账怎么办?”

    “那又该如何?”

    众人议论纷纷,像一粒石子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波澜。

    自有人提出朝廷是否可靠的问题后,茶馆内愈发嘈杂。

    “朝廷怎会失信于民?岂能吞没我们的血汗钱?”

    “话虽如此,但历史从不缺背信弃义的例子。”

    “大家要不要继续购买呢?”

    “不妨观望一阵,等局势明朗再说。”

    这般情景,在整个邺城乃至周边地带反复上演。

    每个人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因阅历和见识的不同,思考方式各异,自然做出了不同抉择。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眼下百姓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将发行的债券上。

    一部分人已下定决心购入,另一部分则打算静观其变。

    与此同时,邺城皇宫内,刘协与刘备并肩而坐,冀州官员环绕左右。

    老将皇甫嵩来回踱步,众人围绕债券议题各抒己见。

    有人信心满满,有人持怀疑态度。

    “皇叔,这国债已在冀州传开,引发热议。”

    刘协望向刘备。

    邺城更是成为焦点,争议不断。

    “你对此有何见解?”

    刘协也难掩忧虑。

    债券一事,对他来说尚属首次。

    自古没有朝廷与百姓交易的先河。

    朝廷以官方身份直接向民间借贷。

    这让刘协忧心忡忡,不知此事能否成功。

    即便能借到,也只能勉强维持朝廷颜面;若借不到,新政权恐怕颜面尽失。

    债券宣传已启动,从邺城至冀州,官府文件陆续下发,但债券尚未正式发行。

    刘协忧虑的是,债券虽发却无人问津,那新朝廷将沦为天下笑谈。

    这让他迟疑不定。

    “陛下!”刘备宽慰道,“声势已造,百姓正期待债券推出。”

    事已至此,无论成败都得硬着头皮推进。

    不仅是刘协,就连刘备也是首次接触债券。

    但他深信靖王老祖,认定此事可行。

    “新朝廷初建,处处需钱。一味压榨商贾非长久之计,应让他们缓口气恢复活力,绝不能竭泽而渔。”

    “发行债券是个好法子。”

    “我对冀州民心有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