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国军队看到粮草被烧,顿时军心大乱。“不好,粮草没了,怎么办?” 士兵们开始惊慌失措,进攻的势头戛然而止。
“稳住,不要乱!组织防御,抵抗楚国反击!” 凌国将领大声呼喊着,但此时军心已乱,士兵们的抵抗显得有些无力。
楚国军队和盟国军队趁势猛攻,联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撤退。“撤,快撤!” 凌国将领无奈地下达了撤退命令。
楚国军队和盟国军队乘胜追击,给撤退的联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但楚桓并没有让军队追击太远,他深知敌军可能会有埋伏,而且楚国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也需要休整。
“停止追击,迅速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加强防御。敌军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楚桓冷静地下达命令。
楚国军队迅速返回防线,清理战场,救治伤员。这场战斗,楚国军队在大皇子楚桓的指挥下,凭借着敢死队的英勇行动和全军的顽强抵抗,以及盟国军队的配合,成功地击退了联军的进攻。
此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楚国的士气,也让楚国在战争中暂时占据了主动。然而,楚桓知道,凌国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一定会再次发动进攻。而且,朝堂上的太子考验即将开启,楚国的未来依然充满了变数。
在击退联军之后,楚国国内一片欢腾,但朝堂上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大皇子楚桓在安排好边境防御的后续事宜后,匆匆赶回都城,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太子考验。
他深知,这场考验对于楚国的未来走向意义重大,而自己也必须全力以赴,向楚国的臣民证明自己有能力带领楚国走向繁荣昌盛。
与此同时,二皇子楚渊也从外交事务中抽身,专注于太子考验的准备。他凭借在外交活动中积累的智慧和谋略,精心谋划着如何在考验中展现自己的治国理政才能。
丞相苏哲在众人的期待中,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太子考验的最后筹备工作。他向楚尘禀报:“陛下,太子考验各项事宜均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始。”
楚尘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此次考验,关乎楚国兴衰,务必做到公正公平,让真正有能力者脱颖而出。”
苏哲恭敬地回答:“陛下放心,臣已安排妥当,定不负陛下所托。”
很快,楚国朝堂内外都得知了太子考验即将开始的消息。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市井百姓,都对这场考验充满了期待,他们都希望通过考验选出一位贤能的太子,带领楚国走出困境,走向辉煌。
考验的第一天,第一项考验内容 —— 经济方案制定与试行启动。大皇子楚桓和二皇子楚渊分别被要求在一个月内提出一套促进楚国经济发展的方案,并在都城周边两个经济状况相似的区域进行试行。
大皇子楚桓深知楚国目前面临战争,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百姓生活困苦。他提出的方案着重于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商业流通。他计划减免农民的赋税,提供农具和种子补贴,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商业方面,他主张整顿市场秩序,降低商税,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
“农业乃国之根本,只有让百姓吃饱饭,国家才能稳定。而商业的繁荣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增强楚国的国力。” 楚桓向负责试行方案的官员详细阐述着自己的计划。
二皇子楚渊则认为,楚国要想在战后迅速恢复经济,必须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楚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他的方案是扶持楚国的手工业,鼓励工匠创新,打造具有楚国特色的高端手工艺品。同时,加强对商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商业信用体系,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楚国贸易。
“我们要让楚国的商品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楚国的经济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楚渊对自己的方案充满信心。
在方案试行的这一个月里,大皇子楚桓和二皇子楚渊都密切关注着试行区域的经济动态。他们频繁前往试行区域,了解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楚桓看到农民们在减免赋税和补贴政策的激励下,积极开垦农田,种植庄稼,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但他也发现,新开辟的贸易路线由于缺乏宣传和保障,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于是,他立刻安排官员加大对贸易路线的宣传力度,并组织军队护送商队,确保贸易安全。
楚渊则发现,手工业者们虽然对创新很有热情,但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他迅速调配资源,为工匠们提供资金贷款,并邀请国内顶尖的工匠大师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他还亲自与一些外商沟通,展示楚国特色手工艺品的魅力,吸引他们与楚国建立长期的贸易合作。
一个月后,考验的评审团开始对两个方案的试行效果进行评估。评审团由朝中的经济大臣、学者以及当地的商贾代表组成,他们从农业生产、商业繁荣、百姓生活改善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评审会议上,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