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西凤烈 > 第72章 靖康之变

第72章 靖康之变(1/2)

    历史上,金军第一次南下,在金国朝堂内部,意见其实是不统一的。

    金国军事行动本质上是“股份制抢劫集团”,战利品按军队贡献分配。这次金军南下分东、西两路军,分别由完颜宗望(东路)和完颜宗翰(西路)统帅。

    所谓东西两路军,不仅仅是指在不同进攻方向上的军事部署,在权力结构上也被称为“东朝廷”和“西朝廷”,因为他们各自拥有独立的收税、建立政权及分配战利品的权力。

    这种利益分配制度产生的矛盾,导致东西两路金军在战略上缺乏协同,东路军急于南下劫掠物资,而西路军因频频攻打各处坚城而行动迟缓,比如太原。

    金太宗完颜晟虽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宗室功臣。

    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的主要目标本来就是打算劫掠些物资,但当他意外获得北宋降将郭药师献上的四万套铁甲等资源后,在郭药师的带路下,军事进展迅速,欲望更是随之膨胀,直接打到了汴京城下,大获全胜,战果丰厚。

    而此时西路军的完颜宗翰,主要目标是攻占太原等军事重镇,开疆拓土。可没曾想太原久攻不克,迟滞了进程,最后因宋金停战协议的签署不得不退兵,好处没捞到多少,对东路军的丰厚战果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第一次开封之围,虽然因为金国内部东、西两派的权力博弈而导致了东西两路的军事行动脱节,但也彻底激发了金国征服宋国的野心。

    因此,不久之后,金国就借口宋廷拒不交付三镇,指责赵桓撕毁协议,再次南下。

    这时,李纲已经因为金军的暂时退兵,赵桓担心他权势过重而被架空,赵恒把战、守、和的全权都授给宰相何栗,又封次相孙傅为守御使,搞得令出多门,职责不清。

    结果这孙傅和何栗一样,把希望都寄托在妖人郭京鼓捣出来的什么六甲神兵身上。同时又派出枢密使冯澥到金军求和,既不通兵事也不懂外交。

    这次围城,斡离不的东路军兵力增加到八万人,主要将领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等都在军中,只有郭药师以燕京留守的名义,留驻燕京。

    而宋朝这边,本来在金军第一次围城时,开封的禁军,加上各路勤王军,总数达到了二三十万人。

    解围后,这些部队中的一部分被遣送复员,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被打的精光,另一部分在黄河南岸被打散溃逃,还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

    以致第二次围城时城内守军已经不满七万人。可各地原本打算过来增援的勤王军,却接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不知该如何是好。

    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拒不奉命,募兵一万三千人勤王,在颍昌府和刚刚击败范致虚的完颜娄室部遭遇,大大小小打了十八次战斗,边打边走,互有胜负,损失颇大,残部最后终于突入开封城,这是金军二次围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够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

    而西路金军,为了堵住潼关,粘罕率领的西路军虽然比东路军几乎多出了一倍兵力,但绕城南下直奔潼关的完颜娄室部一万多人,虽然击溃了范致虚部,却没能占据潼关,反而和李孝忠部在陕州、解州一带纠缠不清。

    完颜银术可所率主力九万多人又在汾州被刘錡围歼。

    粘罕则率领剩下的五万多人加上包围太原的耶律余睹部一万多人,共六万多人直接撤回云州。

    尽管历史上被攻破的太原被刘錡解了围,而且历史上原本能够参加汴梁之战的西路金军被刘錡击败,可因为郭京作祟,守城大将范琼等人的叛变,汴京还是被斡离不率东路金军独力攻破了。

    刘錡到底还是无法拨动那厚重的历史车轮。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二十日,历史上的北宋宣告灭亡。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赵佶、赵恒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被金军押解北上,无数金银财宝被掠夺,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次年三月,斡离不押送二帝,满载而归。

    话说刘錡进驻太原之后,便打算进军开封,去解开封之围。不过在去陕西之前,张孝纯和刘錡长谈了一次,深入交流了思想。

    当然,刘錡的主要目的是想将张孝纯拉入麾下,而张孝纯精于事故,加上在太原守城日久,早已对赵宋王朝失望透顶,因此对刘錡的救命之恩十分感激。

    因此,在刘錡说打算去救二帝的时候,张孝纯颇有深意的对刘錡说了一句话:“忠君误国!”

    张孝纯看得出来,很显然,“君”,刘錡自然是不会去忠的,“国”,刘錡也不会去误。

    张孝纯的忠君误国之说,让刘錡一时语塞。仔细想想,自己去解了开封之围之后,又将如何自处?

    刘錡颇有些头疼。

    解了围,救了皇帝,自然成了大大的功臣、忠臣。可然后呢?自己手握重兵,必然会招致皇帝猜忌,这个戏码,从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