乗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
又何规於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
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
赐亦可得而观乎圣人龙之贤人蛟之其
是之谓欤
关尹子曰在己无居形无自着其动若水其
静若镜其应若响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
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
抱一子曰在己不自居自居则有我矣能
无我则形物自着非我分别而着彼形物
也此静也静极则动而其动也如水之流
动已复静而其静若镜之莹是则虽有动
静而何尝动静哉其应物也若响之应声
则吾如虚空虚谷矣芒芴乎若未尝有寂
湛乎彻底纯清同乎物而不自异则与物
和而不竞也惊其得而不自有则与道忘
而不失也未尝先人常後而不先不敢爲
天下先也而尝随人和而不唱不得已而
後动也体用具存权实毕备此圣人之所
以爲善圣欤
关尹子曰浑乎洋乎游太初乎时金已时玉
已时粪已时土已时翔物时逐物时山物时
渊物端乎权乎狂乎愚乎
抱一子曰老子曰吾游於物之初孔子曰
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
能言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谓之浑乎洋乎游太初乎岂不信然至於
如金在鑛如玉藴石则时金时玉也道在
瓦砾道在屎溺则时粪时土也鹑居而鷇
食鸟行而无影则时翔物也呼我马而谓
之马呼我牛而谓之牛则时逐物也块然
如石槁然如木则时山物也如鳞之潜如
鱼之泳则时渊物也然则皆圣人之正行
也皆圣人之权变乎大圣若狂大智若愚
夫岂眞狂眞愚也哉
关尹子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
有思心则声迟迟然有怨心则声回回然有
慕心则声裴裴一作/奕奕然所谓悲思怨慕者非
手非竹非丝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
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抱一子曰人之善琴者得之心而符之手
得之手而符之物而悲思怨慕之心犹足
以感丝桐而声爲之变而况有道之人动
止周旋无不中道寜不感天动地康时丰
物哉昔庚桑楚得老子之道居畏垒之山
三年而畏垒大穰其是之谓乎
关尹子曰圣人有言有爲有思者所以同乎
人未尝言未尝爲未尝思者所以异乎人
抱一子曰圣人终日言而未尝言终日爲
而未尝爲终日思而未尝思特人不能测
识耳何以异於人哉
关尹子曰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
明则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
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之
抱一子曰衆人昭昭而我独昏昏衆人察
察而我独闷闷昭昭察察则利害贤愚是
非好丑之心愈明矣愈明则於亲友事物
愈难睦交成契矣惟圣人以无心浑之则
利自利害自害贤自贤愚自愚是自是非
自非好自好丑自丑如是则亲无不睦友
无不交事无不成物无不契圣人初何容
心哉
关尹子曰世人愚拙者妄援圣人之愚拙自
解殊不知圣人时愚时明时拙时巧
抱一子曰圣人有大巧而若拙有大智而
若愚世之愚拙者妄援圣人以自解则愚
者愈见其愚而拙者愈露其拙岂能自解
哉
关尹子曰以圣师圣者贤人以贤师圣者圣
人盖以圣师圣者徇蹟而忘道以贤师圣者
返蹟而合道
抱一子曰有圣有贤之分者迹也未尝有
圣有贤之分者道也视圣人爲圣人岂可
跂及哉是则徇蹟而忘道也惟不知其爲
圣而以贤师资之则智齐於师庶乎忘其
蹟而得其道矣而古人犹谓智与师齐减
师半德学者须负过师之智则几矣
关尹子曰贤人趋上而不见下衆人趋下而
不见上圣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岂曰离贤
人衆人别有圣人也哉
抱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故贤人趋
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故衆人不见上
皆偏也圣人浑通上下无所不趋无所不
见在贤亦宜在衆亦宜和光同尘所以异
於贤人远矣
关尹子曰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牡者驰
牝者逐雄者鸣雌者应是以圣人制言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