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亮了!真的亮了!”
“这是……这是何等样式的灯火?竟……竟能亮如白昼,且无烟无火?”
“神迹!这才是真正的神迹啊!安国公府……竟真的将那天上的雷霆引下来,化作了这人间的……不灭之光!”
那些平日里最注重仪态的王公大臣们,此刻都如同第一次进城的乡下顽童一般,失态地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穹顶之上那数十颗“人造太阳”,脸上写满了被颠覆了世界观的巨大震撼。
而龙椅之上的皇帝宁宣宗,更是激动得浑身微微颤抖。他缓缓从那片刺眼的光明之中站起身,展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片由他的子孙、由他的“格物之学”为他亲手创造的……永恒白昼!
“好!好!好啊!”他的声音因极度激动而变得有些嘶哑,却又充满前所未有的、属于帝王的无上豪情!“朕三年前之愿,今日终得偿!朕之帝国,从此将再无黑暗!”
他猛地转身,看向那三个同样因巨大成功而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少年天才。“张念祖!张开山!张文远!你们为朕、为大宁立下了……不世之功!朕要重赏!说!你们想要什么?金银?爵位?朕都允了!”
三位少年对视一眼,随即齐齐单膝跪地。为首的张念祖声音清朗而又充满力量。“回陛下!我等不求金银,不求爵位!我等只求陛下能允我等……一件事!”
“讲!”
“我等恳请陛下!”张念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比那电灯还要更加明亮的光芒,“能将此‘神光’推及天下!让天下所有百姓都能享受到这‘格物’所带来的……光明!让这不灭之光不仅照亮我大宁的宫殿,更能照亮我大宁那千千万万的……寻常巷陌!”
……
这番充满“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愿景,让在场所有大臣都为之动容。皇帝宁宣宗看着下方那三个虽然年少、胸中却已然装下整个天下的少年,再次发出了欣慰而又畅快的大笑。
“好!好一个‘照亮千千万万的寻常巷陌’!朕准了!朕不仅要准!朕更要以皇权为引、以国策为令!让这‘光明’的种子在我大宁的土地之上以最快的速度形成……燎原之势!”
……
于是,继“铁路革命”、“种子革命”之后,一场由皇权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的……电力革命,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空前的速度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第一步:皇家电力总署的成立。皇帝当即便下旨,在“皇家雷电司”的基础之上,正式成立一个全新的、独立于六部之外的、专门负责全国电力研发、建设与运营的最高权力机构——“大宁皇家电力总署”!其品级与“铁路总署”等同。其署长则由在水力发电站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安国公五子张柱子亲自担任。而张念祖、张开山、张文远三兄弟则被破格册封为总署的“首席格物博士”,专门负责所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攻关。
第二步:“点亮京城”计划的全面启动。在皇帝“不计成本”的最高旨意之下,一场旨在将京城打造为全世界第一座“不夜之都”的宏伟工程正式启动。——发电,以“昆明湖水力发电总厂”为模板,又有数座更大规模的水力、甚至火力(利用京西的煤矿)发电厂在京城周边拔地而起。——输电,一张更为密集、也更为安全的“地下电缆”网络开始取代那些高悬于空中的“飞线”,如同城市的血脉铺设到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用电,在安国公府名下的“青石琉璃厂”内,一个专门生产“大宁神光”牌白炽灯的全新工坊被建立了起来。
张铁牛,这位早已是帝国钢铁大王的安国公长子,更是亲自坐镇,将其那套早已成熟的“标准化生产线”理念完美地应用到了小小的“灯泡”生产之中。从琉璃灯泡的吹制,到炭化竹丝的量产,再到灯头、灯座的标准化打造……所有的一切都如同生产子弹和炮弹一般被分解成了最精细的、可复制的流程。使得“电灯”这个在最初还如同“神物”般的奢侈品,在短短一年之内其成本便下降到了一个寻常富户都足以承受的……亲民价格!
……
大宁启元二十七年,冬。距离“点亮紫禁城”之夜仅仅过去了一年,整个京城便已是焕然一新。每当夜幕降临,从宽阔的长安街到最偏僻的胡同巷陌,一盏盏明亮的、散发着柔和白色光芒的电灯便会如同约定好一般同时亮起,将整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庞大都城照得如同水晶宫殿般璀璨夺目!
——皇宫早已不见了那成千上万支摇曳的烛火,取而代之的是数万盏造型各异、却又同样明亮的电灯。——各大衙司也终于摆脱了那昏暗的油灯,无数的文书和官吏可以在明亮的光线下通宵达旦地处理政务,帝国的行政效率因此凭空提升了三成不止!——各大工坊更是迎来了一场真正的“生产力革命”!过去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