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是大明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三丈浦附近的长江口,在大明的地界,大明皇帝的亲卫被人打了个全军覆没,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
昭武卫指挥沈寿崇,监军高宇顺,参将施洪谟,一字排开跪在御书房中,田维章点燃了宫灯,朱慈炅捏着战报,在灯影下一言不发,脸上不知喜怒。
刚刚回到寓所,官帽都忘了戴的吴阿衡又急匆匆的进宫,在御书房门口求见。朱慈炅轻轻点了下头,王坤才把他带进御书房。
吴阿衡轻手轻脚的走进御书房,看了看跪着的三人,嘴角抽搐,但还是先向朱慈炅躬身行礼。
朱慈炅没有理会他,看向王坤。
“寇大知府还没有来南京吗?”
王坤连忙摇头,他也很紧张,不知道小皇爷会怎么发作。
“还没有。”
朱慈炅笑了笑,坐回御座。
“都起来吧,你们又都不在,有什么罪过?”
沈寿崇犹豫了下,还是带头起身。
朱慈炅似乎真没有生气。
“都坐吧。不就是倭寇吗?倭寇好啊。”
此时,御书房外,高文采和一个太监同样急匆匆的赶来。
“都坐。”
朱慈炅对这两人也是和颜悦色,他给人感觉对皇帝而言这就是小事似的。
新来的太监是东厂档头胡承昭,李实的亲信,他悄悄站到了高宇顺身后,两个人都没坐。
“施洪谟,你们去打渔都没带武器吗?”
施洪谟是燕山立功进入昭武卫的,不要银子也不要升官,就要进新六卫。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在昭武卫的第一仗就是这个,全军覆没,五百多人啊。
虽然不是他指挥的,但都是他的属下,怎么也要算在他名下。
朱慈炅对粮食危机高度重视,而且海军也需要搏击风浪才能成长,于是下令昭武卫海军利用现有征调的船只出海打渔。
单单是近海,他们平均五六天就能满满收获一趟,可谓非常丰厚,对于整个新六卫的伙食都是极大改善,甚至有余力将鱼获投送到新城工地。
要不是船不够,也不允许随便卖鱼,昭武卫海军说不定自己就能养活自己。
几千人出海,专业的对船拖网,他们的小船用不了一天就能拉满,有时甚至都不用出海,长江里走一趟,回来都满了。
施洪谟老实的开口,一脸苦相。
“开始带,后来觉得占地方,不方便。在大明地界,没人敢招惹我们,就没带了。”
朱慈炅点头,又看向沈寿崇。
“全部是新军?”
沈寿崇拳头暗握,眼中泛红。
“陆千户是老人,在蓟北中了三箭都活下来了的,他经常跟末将吹嘘。”
朱慈炅脸色依然保持笑容,但已经有些皮笑肉不笑了。
“常熟县说是倭寇,东厂锦衣卫怎么看?”
高文采没有给昭武卫面子,他和李若琏早撕破脸了,直接开口。
“陛下,昭武卫打渔军开始就有很多起在沿江州府卖鱼的情报,我们给他们三个指挥都反馈过。解指挥说只有能保障全军供应,不影响大局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末将认为,财帛动人心,此事是他们昭武卫自找的。”
昭武卫三人脸色齐变,集体怒视着高文采,但都没人敢反驳。
“打渔军?”
朱慈炅微愕。
高文采连忙修改说法。
“回陛下,末将说错了,是昭武卫海军,私下大家都叫打渔军。因为他们基本不组织训练,几乎没有见过他们长跑。三天打渔,六七天才回来,连松江的鱼价都被他们打下来了。”
朱慈炅点头表示知晓,又轻轻瞟了眼沈寿崇。沈寿崇赶紧低头,银牙紧咬,手指紧紧握住座椅护手,但没有开口分辨。
“东厂。”
胡承昭连忙闪身出来,同样低着脑袋。
“回陛下,因为李督公在苏州,出事后,我们第一时间就派人调查。奴婢刚刚收到李督公的飞鸽传书,基本可以确认是一伙太湖水匪干的。我们还在调查这伙人的背景,不过太湖的水匪很多,我们一时也没有调查方向。”
朱慈炅目光又投向了吴阿衡。
“隆徽,你怎么看?”
吴阿衡作为在场唯一文官,而且是统兵平灭白莲教曾受天启表彰的文官,有阉党背景却不被归入阉党的文官,毫无疑问,他是聪明人,他基本上很快就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件事有三个问题。
首先,新六卫因为大量收编卫所,已经被卫所军的习惯侵染了。卖鱼,估计是门好生意,昭武卫上下都得利,所以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南方军队果然擅长搞钱不擅长打仗。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