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 第237章 奖赏

第237章 奖赏(1/2)

    说完,姜淮看了他们一眼,转身上轿。

    回府的路上,他靠在轿厢里,疲惫地闭上眼睛。

    “少爷,您没事吧?”梁远担忧地问。

    姜淮摇摇头:“我本以为会感到痛快,可是...”他望着自己的手。

    梁远沉默可了一会儿,道:“奴才不懂这些。只知道公子今日救了那孩子,便是积了德。”

    姜淮点点头。

    几日后,段冠脱离危险。

    段策如约在太医院会议上公开支持牛痘接种,并提供了孙子从染病到痊愈的详细记录作为证据。

    周正青当场拂袖而去,太医院保守派阵营从此分裂。

    几日后,皇上将姜淮召见过去,估计要谈赏赐他的事。

    ………………

    御书房外,晨曦初露。

    姜淮整了整官服,入宫。

    到了殿外。

    “姜修撰,皇上宣您进殿。”一位身着绛紫色官袍的太监从殿内走出,声音尖细恭敬,正是胡康禄。

    “多谢胡总管!”姜淮深吸一口气,踏入殿内,殿内金碧辉煌,龙涎香的气息萦绕。

    “臣翰林院修撰姜淮,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姜淮双膝跪地,额头触地。

    “爱卿平身。”一个威严却不失温和的声音传来。

    姜淮抬头,看见龙椅上端坐着当朝天子。隆庆帝如今约莫四十出头,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姜爱卿,朕听闻你推广的这牛痘接种法,在京城颇有成效?”皇帝道。

    姜淮连忙答道:“回皇上,托皇上洪福,此法确有奇效。

    自二月在城北试行以来,接种者三千余人,无一感染天花。四月继续推广,至今已有万余人接种,京城天花病例较去年减少了八成。”

    “八成?竟有如此神效?”隆庆帝眼眸微微瞪大。

    “是!此牛痘接种之法确实是天花的克星。”

    之后皇上话锋一转,看向太医院院使周正青,“周院使,每年因天花不治而死的百姓有多少?”

    周院使一愣:“这...难以计数。”

    “难以计数?”皇帝皱眉看向周院使,看来他对太医院之事漠不关心,不然连每年百姓的死亡都不知道。

    周院使当即冷汗涔涔,拿帕子擦了擦额头的汗。

    一旁有另一太医急忙道,“回陛下,据户部统计,仅去年一年,全国因天花死亡者逾万人。”

    “万人?”皇上想了想,看来这姜淮说的这牛痘接种确实是本朝的一大功绩。

    之后皇帝又看向姜淮,“姜爱卿,朕记得有说此法源自西洋?”

    姜淮拱手道,“回皇上,此法确实最早由西洋发现,但臣查阅古籍,发现我华夏早有类似记载。

    东临葛洪《备急方》中便有。臣以为,牛痘之法不过是前人智慧的延伸与发展。”

    皇帝听完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赏:“姜爱卿博学多才,不仅通晓西洋医术,更能追本溯源,实属难得。

    对了,朕还听闻你在推广过程中亲力亲为,甚至亲自为贫民区孩童接种?”

    姜淮点点点头:“臣只是尽绵薄之力。天花肆虐,百姓苦不堪言,臣有幸略通此法,自当竭尽全力。”

    “好一个竭尽全力!”隆庆帝忽然提高声音,龙颜大悦。

    “朕最欣赏的就是你这样的实干之臣。来人,宣旨!”

    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大学士立刻上前,展开早已准备好的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修撰姜淮,推广牛痘接种法,活人无数,功在社稷。

    特赐黄金千两,御制文房四宝一套,宫中珍稀古籍十部,孔雀翎补服一件。另,擢升姜淮为兴安府正六品通判。”

    正六品通判?

    兴安府?

    姜淮一愣,没想到这么突然就给他升职了,还是正六品。

    毕竟很多人一辈子都坐不到这个职位,

    不过这官职听起来貌似升了,又像是降了。

    因为兴安府在北地,北地向来苦寒偏远,历来是朝中官员避之不及的“苦差”。

    没想到皇上会把他分配到那里。

    之后姜淮看向皇上。

    皇上开口道,“姜爱卿,朕是看了你修撰的《景和会典》水利篇,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所以才想到这点。”

    皇上一转话头道,“北地连年干旱,民生凋敝,朕欲派一名干吏前往治理,你上次办理了洪州雪灾贪污案不说,这次又推广了牛痘接种,拯救了我大黔万千子民。

    你是朕的左膀右臂,朝中肱股,所以想派你前往治理北地,你以为如何?”

    姜淮心头一跳,谨慎答道:“北地干旱确为朝廷心腹之患,不过假以时日,肯定会有所改善。”

    皇帝听完,淡淡道:“是啊,姜爱卿,北地虽苦,却是建功立业之地。朕观你年轻有为,正是为国效力之时。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