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 第219章 岂能见死不救?

第219章 岂能见死不救?(1/2)

    这位钦差大人他也是听过的,是目前大黔唯一六元及第的状元郎。

    这么年轻,就被任命为钦差,想必当今陛下必定很看中。

    于公于私,都该郑重相待。

    姜淮扶起他:“孔大人不必多礼。本官此次微服而来,实为洪州百姓求一条活路。”

    他将洪州种子紧缺、平安县粮商联合抬价的情况一一道来。

    孔孝听完,拍案而起:“岂有此理!下官这就派人查封那些奸商!

    不瞒钦差大人,几年前我们平安县蝗灾那次,也是从洪州府衙处调得一些粮食解我们平安县百姓之困,那时还不是那个狗官吴文焕任知府。

    所以对于洪州,我自有一股感念。如今你们洪州雪灾,需要种子,我们自当解囊相助。那些奸商,下官势必要管上一管。”

    “且慢。”姜淮摇头,“孔大人,强行动手恐引起市场混乱,反误农时,本官有一计...……”

    “什么计?”

    之后姜淮在他耳边说了自己的想法。

    孔县令听完微微点头。

    次日清晨,平安县城突然传出消息,县里来了位京城大粮商,要收购大量耐寒麦种,价格从优。

    一旁梁远听了道,“大人,您这样放出消息是否不妥,根本没有京城的粮商。”

    姜淮笑了笑,“有没有粮商不要紧,重要的是让他们听到这个风声。”

    很快,几日后,几大粮行的东家闻讯,纷纷派人打探。

    与此同时,一个小道消息也在粮商间流传。

    说有钦差大臣南下,查到他们勾结的证据,不日将严惩不贷。

    黄荣听到这个消息,彻底坐不住了,匆匆召集其他粮商密议。

    酒楼里,几位粮商纷纷拿着手绢擦着光秃秃的脑门。

    “真有钦差大人来查吗?黄掌柜!”

    “是有这个消息!”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县衙的差役突然上门,递上一份公文,县令大人要抽查各粮行库存,以防囤积居奇。

    这些粮商们顿时慌了手脚,他们确实囤积了大量种子,若被查出,轻则罚款,重则抄家。

    更可怕的是,那位“京城大粮商”突然消失无踪,让他们高价收购的计划落了空。

    当天下午,黄荣满头大汗地找到姜淮下榻的客栈。

    “客官...不,大人!“黄荣一进门就跪下了,“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钦差大人...”

    姜淮端坐椅上,慢条斯理地品着茶:“黄东家这是何意?”

    黄荣连连磕头:“小人愿以平价出售种子给洪州,只求大人高抬贵手...”

    “哦?多少钱一石?”

    “一...一两银子,不,八钱!就按官价!”黄荣汗如雨下。

    姜淮放下茶盏:“两百石,明日午时前备齐,送到城西官仓。本官会派人在那里验收。”

    “是是是,小人这就去办!“黄荣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

    梁远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大人,您这是...”

    姜淮微微一笑:“昨夜我请孔大人帮了两个忙:一是放出假消息扰乱粮商,二是以抽查库存相威胁。这些奸商做贼心虚,自然会来求饶。”

    次日中午,两百石上好的冬麦种子如约送至官仓。

    姜淮亲自验货,确认品质优良后,按官价付了银子,孔县令又派了二十名差役护送种子返回洪州。

    临行前,孔县令执手相送:“姜大人爱民如子,下官佩服。他日若还有用得着平安县的地方,尽管吩咐。”

    姜淮郑重还礼:“孔大人高义,本官铭记于心。待秋收后,定向朝廷表奏大人协助之功。“

    “那就多谢姜大人了!“

    孔县令捋了捋胡须,微微点了点头,希望这位钦差大人回京复命的时候,能在皇上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

    回洪州的路上,姜淮的心轻松了许多,终于解决了种子的事。

    之后他途经一个村庄。

    看到几个衣衫褴褛的农夫正在田间艰难翻地。

    这些农户种子可还够吗?

    姜淮上前询问,“老丈,目前可有种子?”

    那老农看见一个衣衫华贵的大人,当即抬头,“回老爷的话,只能说勉强够,要是再多些就好了……”

    姜淮听完,转身对梁远道:“取五石麦种来。”

    之后梁远取了一些拿给了这位老农。

    老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丈,这位是钦差大人,就是此次奉皇命来洪州救治雪灾的。”

    那老农听完,当即颤抖着跪倒在地:“原来是钦差大人,恕老农有眼无珠,竟然不识钦差大人,不识青天大老爷!”

    那老农再次感激的拜了又拜。

    姜淮连忙将他扶起:“老丈,不必如此。这些种子耐寒,现在播种还不算太晚。”

    “是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