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巴图虎 > 第756章 边境烽烟

第756章 边境烽烟(2/2)

(白烟淡,示平安)。信号规定详尽:一烟(单点黑烟)示 “发现敌军”,二烟(黑烟 + 黄烟)示 “敌军逼近”,三烟(三股黑烟)示 “敌军攻城”,夜间则用火光(一火对应一烟)。烽燧间距离十里(确保视线可及),每燧配五名烽卒(两人了望,三人备烟料),备有 “信号箭”(危急时射向邻燧)。一次钦察游骑袭扰左翼,烽卒即刻燃两烟,驻堡骑兵半个时辰便驰援而至,游骑见势不妙逃窜,萧虎赞 “烽燧如眼,反应神速”。

    帖木儿率左翼骑兵执行 “烧荒扰敌” 任务,趁夜突袭钦察牧场,点燃其囤积的干草(火光冲天,映红半边天),缴获未及转移的羊群三百只。同时,萧虎命驿卒与骑兵协同保护粮道:驿路每隔二十里设骑兵哨卡(五骑一组,持望远镜了望),运粮队用 “双车并行” 阵型(两车相连,防被冲散),车上插 “粮” 字旗(示非军阵)。粮官赵五创新 “伪装粮车”:部分车上装沙土,真粮车混在其中,遇袭时弃沙土车诱敌,真粮车趁机撤退。此法果然奏效,钦察游骑劫走三车沙土,粮队安全抵堡,赵五在《粮运记》中写 “虚虚实实,敌难捉摸”。

    萧虎将战况奏报抄录两份,一份由驿路 “双信使” 护送(持虎符,乘快马,沿驿路昼夜兼程),另一份派死士经 “密道” 传送(穿密林,绕山路,用暗号联络沿途哨所)。驿路信使李三与王七约定 “交替前行”:李三先出发,王七滞后十里,遇袭则后者改道。密道死士张勇携带密信(藏于空心竹杖),昼伏夜行,用 “投石问路” 法探虚实。奏报中萧虎详述战况:“歼敌三百,烽燧稳固,但需增兵五百守黑石峡。” 忽必烈阅信后急调漠北骑兵驰援,批文用红笔写 “萧虎相机行事,不必事事请奏”。半月后两封奏报先后抵京,印证军情无误,枢密院赞 “北境烽燧联动,信使忠勇,可为边军范例”。

    多瑙河畔的烽烟尚未散尽,虎首堡的守军已严阵以待。萧虎站在堡墙了望台,望着远处草原尽头的尘烟,手中紧握李武那份染血的情报,指尖在 “五日饮马三次” 的字迹上摩挲 —— 他知道,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