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曹操那些事 > 第122章 人肉粮食

第122章 人肉粮食(1/2)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到七月,中原滴雨未下。

    关中大旱导致粮食减产的影响还在不断蔓延,最严重的当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等地,人相食情形不断涌现。

    这不仅因为天,更因为人。

    战争、腐败。

    七月,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贮米作粥施舍饥民,但侯汶克扣粮米,饥民死者如故。

    献帝生疑,亲自于御座前量米做粥,遂知有诈。乃使侍中刘艾追查,将侯汶治罪。

    自此之后,饥民多得保全。

    只是这个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李傕、郭汜为代表的关中诸将,因粮草而土崩瓦解,冯翊羌人还趁机在八月攻略冯翊属县,汉献帝刘协也于翌年(公元195年)从长安出奔,赴关东逃荒。

    这是后话。

    战争,更多比拼的是国力,能够支撑起大军消耗的往往就是胜者。

    曹操与吕布之间的较量,如今便是到了比拼粮草的时候。

    能够创造出粮食之人,便可立足兖州。

    十月,被逼到绝路的曹操领着大军紧赶慢赶到了东阿。

    程昱神神秘秘地将曹操拉到粮仓,把现有的粮食展现给曹操看。

    曹操长叹一口气,本以为程昱这般自信,领着亲信数百人来到东阿,又急匆匆地请他过来,是找到了能够挨过这个冬天的粮食。

    谁料,这粮食目测也支撑不过数日。

    数日之后怎么办?挨过了冬天之后怎么办?

    看眼前的情形,曹操与吕布的战事恐怕不是几个月内就能结束的,若是没有良好的契机,或许数年都无法结束。

    所以粮草问题,必须解决。

    可程昱却对曹操说:“主公,东阿的粮草自然不只数日(史书上说是三日),臣有一计,至少可延长数倍。”

    曹操连忙说道:“只要仲德能解决粮食问题,一切从权。”

    程昱要的就是曹操这句话,否则他不好放开手脚。

    至于大老远请曹操来东阿,还不断放出消息,暗示曹操东阿有粮食,自然有程昱的用意。

    这用意,整个曹操阵营中只有两个人猜到了,便是毛玠和戏志才。

    这里先卖个关子。

    程昱明白曹操的处境,也只有他最清楚现在东阿的粮草能坚持多久。

    他只能拿出压箱底的计谋,以便帮助曹操渡过难关。

    那便是人肉干。

    这三个字分开来都正常,但是连在一起便足已令人发指。

    撇开当时的环境来说这件事,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丧心病狂!

    但若回到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冬季的兖州,人相食已经成为常态的情况下,程昱的这个法子或许只是当时粮草紧缺的另一种映射。

    不过不管怎么样,吃人肯定是不对的。

    时间来到大军到达东阿的第四日,当曹操明显感觉到东阿的粮食中夹杂着不一样的东西。

    没有人当着曹操的面点破此事,曹操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找来程昱求证此事。

    程昱既忐忑又坦然,保持着一脸严肃。

    曹操指着手中之物询问:“此非稻谷,又是来此何处?”

    “便是臣的故乡,东阿县。”

    曹操压制着内心的触动,紧捏着拳头目视程昱。

    就这一句话,他已经明白了此为何物。

    没有人说出来,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发现,而是没有人愿意放弃此物而挨饿。

    日子总要一天天过,没有粮食一天也难过。

    曹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能选择默认。

    他摇了摇头问:“当初你请求数百将士与你一道离开鄄城,莫非就是用来征此人肉?”

    程昱沉默不语,只当是默认了。

    数百将士本想着是来东阿讨一口粮食,可数十万大军的粮食岂是数百人就能讨来的。

    就算把东阿翻个底朝天,东阿县令枣祗也拿不出来。

    唯一的办法便是就地取材。

    曹操看着程昱也陷入了沉默。

    维持正道或许能留下世间清名,但却留不住大军和兖州。

    放下尊严和内心会留下历史的骂名,但可以保全数十万人,还有曹操手中这个仅仅三年的初创公司。

    哪怕是小壶分粮,以粥代之,能挨过这个月,挨过这个冬天,那来年呢?

    兖州各郡县土地虽说肥沃(相比北方的贫瘠黄土),但长时间缺少人员耕种,真正意义上能产出粮食的地不足半数。

    另外,兖州粮食一年只有两熟,比不上东吴和川蜀之地,能做到一年三熟,所以刘邦和诸葛亮能同时对川蜀之地情有独钟,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国时期,东吴和蜀汉便可以大大方方的收粮,配置常备军人,只留一部分屯田。而北魏便需要建立良好的屯田制,以保障粮草供给。

    这两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