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约莫离即丘三十里地之时,忽然斥候来报,说前方发现曹军踪迹。
臧霸当机立断,绕道缯国南下。
曹操同样收到了斥候的消息,说臧霸大军向西逃离。
戏志才立刻建议曹操放弃臧霸,避免战线拉长,兵贵神速,应当火速南下,拿下即丘,便可再向南取郯城。
曹操无奈,不得不放弃心心念的臧霸,领军掉头南下。
即丘城守将见曹操大军再次攻城,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便出城投降。
曹操顺利占据了交通要道即丘,同时拿下了北面的琅琊治所开阳。
陶谦所派支援即丘的将领得知曹操已经拿下即丘,一时不知所措,便就地当道扎寨,想要阻拦曹操南下脚步,同时书信给陶谦,告知前方战况。
曹操占据即丘之后,本想立刻领军南下,结果却遭到了当地门阀士族的阻碍。
他们公然反对曹操,直接指责曹操曾经屠杀徐州各地。
曹操无可奈何,战事本就紧张,根本拖不起,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和第一次入徐州一样,直接屠杀那些嚼舌根之人。
得知消息的陶谦本就害怕曹操,如今被吓得胆战心惊,不停地询问北面的援军田楷和孔融何时才能赶到。
说起援军,孔融收到陶谦的求救书信之后,并没有直接出兵,而是邀请了平原刘备一道。
孔融与刘备的相识,自然少不了那个救援北海的事。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黄巾余党管亥率众军攻打北海。
北海相孔融被大军所围,情势危急。
从辽东返回的太史慈恰好听闻此事,在其母亲的劝导下,来到营陵,主动向孔融请缨,出城找刘备求救。
但当时的营陵城已经被管亥团团围住,太史慈单枪匹马压根不可能冲出去。
他就想了个办法。
第一天一大早,太史慈就打开城门,便带着弓箭和木靶,练习骑马射箭。
黄巾军见状纷纷出来准备将太史慈包围。
结果太史慈丝毫不为所动,射完箭就返回了城中。
黄巾军众人就以为太史慈只是在练习射箭。
第二天一大早,太史慈重复了同样的做法。
这时候黄巾军部分人便已经没有再关注太史慈,依旧留在营地中睡大觉。
太史慈还是射完箭返回城中。
第三天一大早,太史慈早就带着弓箭出城。
这一次黄巾军众人就没人来管他。
太史慈抓住时机,立刻骑马飞奔而去。
黄巾军这才明白,被太史慈耍了,领兵来追。
太史慈见状,哈哈大笑,还顺便用箭射落了数名黄巾军人员。
黄巾军也不敢再追。
太史慈一招李代桃僵,骗过了所有的黄巾军,成功突破包围圈前往平原向刘备求救。
刘备惊讶地回答:“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
于是,就派三千精兵随太史慈去北海救援。
黄巾军闻知援军至,都四散而逃,孔融得以解围。
刘备与孔融也算正式相识。
此次驰援陶谦,孔融自然不会忘记刘备的恩情。
为何是恩情呢?
其实早在孔融被困,刘备领军救援之时,二人便已经彻夜交谈过。
孔融何许人,自幼聪慧过人,早就从言语之间听出了刘备的志向,绝对不会久屈人下,总有一天会离开公孙瓒。
所以这一次孔融便借助陶谦之事,卖个人情给刘备。
北方冀州、幽州和青州等地袁绍和公孙瓒占据了大头,刘备一个小势力根本没有发展的余地。
倒不如选择徐州或者豫州、扬州,趁着各地势力尚未稳定,还能谋取些许城池,进而自立。
刘备也是聪明人,接到孔融邀请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明白孔融的意思。
他爽快地答应了孔融,拿出了全部家当,包括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还有掠得的饥民数千人,全部迁往了徐州。
倒是田楷,见刘备出了大手笔,便象征性地带了些人马。
二人直奔徐州,可以说是追着曹操的屁股,前后脚赶到郯城。
得知消息的陶谦喜出望外,见刘备这次倾家荡产来帮他,大笔一挥,就将四千丹阳兵交给刘备管制。
要知道,这四千丹阳兵当初曹操是梦寐以求的。
陶谦能随手拿出四千丹阳兵,意味着他手中至少能有数倍乃至十余倍的丹阳兵。
从实力上来说,陶谦应该不惧曹操。
可惜陶谦手下将士和谋士都不如曹操,大军的气势也不及曹操。
两路人马合兵一处,与曹操对阵在郯城西北面的平原上。
这也是曹操与他的人生劲敌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