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蔡瑁一行人来到了房陵城外不远处。
蔡瑁指着似乎刚经历过战斗的房陵城喊道:
“徐元直何等精明之人,居然也能连续两次被敌人抢先!”
蒯良蒯越顺着蔡瑁手指的方向也看到了房陵城的不对劲。
“嘶~”
“咱们紧赶慢赶,不过几天时间,却还是没能赶在司马懿之前到达房陵。”
“看样子司马懿已经用手段骗开城门,从内部攻破了房陵城。”
“那咱们现在回去?”
“不行,我侄子蒯祺还在城里呢!
来都来了,不到近前把事情探查清楚,回去也不好交差啊!
再说,蒯祺咱们也不能不管啊!”
眼看房陵城就在眼前,但蔡瑁等人却都犯了难。
如今可以肯定的是,房陵已经不在刘备控制下了。
按照徐庶的命令,他们的任务是增援房陵,防范司马懿。
但现在人还没到,城就丢了。
任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假如就这么无功而返,徐庶问起来,他们说什么呢?
最少要获得点有用的信息吧?
但是要获得信息就必须得到房陵城。
哪怕不反攻城池,最少也得城下搦战,见一见敌人的面吧?
更难受的是,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时候,他们的侄子在房陵城里生死未卜。
对于蔡瑁而言,他倒是没心理负担,但蒯家兄弟就不一样了。
就这么,众人僵在原地,一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过了不知道多久,蔡瑁突然开口道:
“既然司马懿总是能快徐庶一步,那就说明司马懿比徐庶厉害。
你们想想,咱们现在假如直接往回赶,到襄阳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司马懿已经把襄阳拿下的情况?
假如咱们为了复命,在去房陵城下搦战耽误点时间,襄阳城岂不是更有机会丢掉?”
“那你的意思是咱们直接加速往回赶,趁司马懿还没得手,赶紧通知徐庶?”
见蒯越这么说,蒯良立刻不高兴了。
“异度,你这什么意思?难道一点都不为蒯祺担心吗?
既然早回去晚回去襄阳都有可能出事,那为何不先把蒯祺的下落探明呢?”
“二位,你们不必争吵,我的意思不在如何挽回败局之上,而是在咱们的前途上。”
闻言,蒯家兄弟同时惊讶地看向蔡瑁。
“德珪,有些事可不敢乱说啊。
如今不管怎么样,咱们名义上都是刘皇叔的麾下。
咱们可不能轻易授人话柄啊!”
“话虽如此,但就目前的局势来看,跟着刘备有什么前途?
之前也是因为刘备要接手荆州,才还得咱们被曹丞相嫌弃。
如今刘备已经明着和曹丞相对着干了。
咱们不赶紧思考脱身的方法,还死要面子活受罪,有意义吗?”
“反复无常可不是什么好事,目前又没到不得不脱离刘皇叔的地步。
咱们可不能主动去背负骂名啊!”
蒯家兄弟和蔡瑁比起来,属于比较注重名节的。
而且他们也是谋士出身,更冷静更善于用脑子。
而蔡瑁相对来说就比较直接,只要利益相关,他是不太在乎名节的。
眼看蒯家兄弟犹豫不决,蔡瑁有继续道:
“你们可别忘了,咱们家眷在谁手里。
还有你们的侄子现在在房陵城生死不明。
假如咱们还为了那可怜的名节执迷不悟的话。
咱们的家眷还有你们的侄子,恐怕就真的一点活路都没了。
失去了家人,咱们这几个孤家寡人活着还有啥意思?
那偌大的基业又要谁来继承?
即使暂时抛弃荆州家业,但只要跟定曹丞相,日后定有回到荆州的那一天。
假如不及时投奔,到司马懿真的以一己之力拿下襄阳后,咱们可就一点筹码都没了!”
两人听蔡瑁一说,似乎也明悟了。
确实,现在抓紧时间去房陵接触司马懿,说不定还能蹭点攻下襄阳的功劳。
假如继续耽误时间,到时候在刘备那边没能帮着守住襄阳,在曹操那边等于是大势已去无奈投靠。
两边都不讨好。
“事不宜迟,咱们这就派人去房陵城和司马懿接洽!”
三人达成一致后,那些跟风的士族自然没有意见,当即都附和起三人来。
商量好如何行动后,蔡瑁就派了一个心腹随从只身前往不远处的房陵城。
此时蔡瑁等人身后不远处,廖化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虽然不知道对方都说了什么,但是从行动上能判断出。
蔡瑁等人应该是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