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421章 朱棣:大明亡国,功劳我占一半?

第421章 朱棣:大明亡国,功劳我占一半?(2/3)

会元头衔,实至名归。

    而殿试就不一样了。

    因考察领域广,所以最终的评判标准,肯定会有所争议。

    毕竟有一句话说的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你凭什么说我在这个领域的策论,比人家那一个领域的差?

    所以,

    朱棣为了不给程朱理学与众进士落下口实,选择了最为稳妥的办法,将陈兄弟提出来的小冰河时期理论拿出来,并且附带解决办法。

    其实针对小冰河时期的解决计策中,光是拿出化肥与‘轮种’‘套种’两条出来,就足以让其坐稳状元的位置。

    而且还是那种没有争议、没有黑幕的坐上去。

    毕竟,

    自古以来,田地无论是对于上层阶级还是下层阶级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现在通过陈羽提出来的化肥与‘轮种’‘套种’,让你的田地变相增加五成左右。

    即财富总量,上涨了五成左右。

    谁要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陈羽夺得状元有黑幕,估计会遭到整个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毕竟陈羽此举若真是黑幕,那他走后门塞钱的黑幕对象,则是天下人。

    哪怕程朱理学那帮官员如何想要捣乱,也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如此一来,永乐时期的首届恩科,将会获得一个完美的落幕。

    陈羽打了一个响指,对着朱棣挑了挑眉说道:

    “不需要动脑子的考试,那感情好啊。就冲老朱你这番话,我以后可得给你好好卖命,要不然……岂不是对不起你的厚爱?”

    话落,

    这哥俩对视一眼,空气中停滞了几个呼吸间,随后二人不约而同的像是被戳中了笑点一般,朗声大笑起来。

    一时间,

    会客厅内原本考试的紧张气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欢快。

    当然,

    这样的殿试,自古以来从未出现过。

    若是让朝中大臣又或是正在参加殿试的贡士看见了,定会一个个惊讶的怀疑人生。

    话又说回来,朱棣的这番做法并没有任何违规黑幕。

    毕竟关于小冰河时期的剖析,从一到零都是陈羽提出来的。

    二人笑了一会后,

    朱棣喝了一口茶,对着陈羽切入主题的问道:

    “陈兄弟,我的想法是将你安排到内阁,不知你怎么看?”

    陈羽听后一愣,嘴中喃喃道:“内阁……”

    要是他记得不错的话,今日清晨来迎接他进入皇宫的官员杨荣,就是内阁成员。

    而这个内阁的由来,却是一番波折。

    明初洪武年间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相位,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自此,大明步入了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时代。实际上等于皇帝兼宰相。

    可是这样一来就存在一个巨大的弊端:皇帝忙不过来!

    哪怕作为华夏历史上最勤政皇帝之一的洪武帝,拥有‘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的历史评价,也忙不过来!

    毕竟再勤勉终究也是一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

    力所能及的部分终究有限。

    于是洪武帝设置文华殿大学士,意在辅导太子,作为皇帝顾问处理国事。

    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而到了永乐年间,朱棣虽有朱元璋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地总揽全部政事。

    于是在此情况下,一个意义上具有皇帝“秘书”的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

    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明成祖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国家每一个角落。

    然而,历史上那种内阁阁老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局面还没有出现。

    如今的内阁只是:‘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说白了,此时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

    不是权力机构。

    而朱棣提出让陈羽入驻内阁也是有着他的考量。

    首先:内阁里面的成员,大多是从建文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学子,官阶在八九品左右。

    不要看内阁里面的成员官职小,内阁官员可有个让所有官员都可望而不可即的特权,帮助皇权处理国事!

    更让人眼红的,则是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