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419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朱棣的想法

第419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朱棣的想法(2/3)

来许多的麻烦,毕竟之间你所展示的才识,只在我们几人之间传播。”

    “而朝中官员大多都属于眼见为实的主,毕竟陈兄弟你现在……呃……二十出头的年纪,若不是我与你这段时间以来的接触,是打死也不会想到你的才识可以横跨古今!”

    “因此,经过我的全方位考虑之后,认为对你进行拔苗助长要不得。”

    “再者我记得你之前有一句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我相信陈兄弟以你的才能,假以时日,定可以让朝中的众人信服。到那时,朝中除了皇帝这个职位不能给你,其余任你挑选!”

    话落,

    朱棣微微颔首,有些紧张的看着陈羽。

    他担忧陈羽因方才自己的一番话,而心生不满。

    毕竟在奉天殿内还兄弟长兄弟短,可真牵扯到了官职分配这种落到实处的利益时,却啰哩巴嗦讲了一大堆大道理,不仅如此最后还不忘画下一个大饼。

    可朱棣的一番话,确实是深思熟虑才说出。

    至于画饼则更加不可能,毕竟陈羽不是朱高煦,这是他很认真的说辞。

    只不过,这终究只是站在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

    他不清楚陈兄弟能不能理解他在这方面的难处。

    朱棣紧张的观察着陈羽的表情变化,若陈羽表现出不满的神色,大不了他就在这个计划上再做调整。

    只是陈羽听完朱棣的这番话之后,并没有表露出丝毫的不悦。

    反而一边做出深思模样的,一边深表同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这里面牵扯的弯弯绕绕,只要朱棣提出来,给陈羽一点时间思考,他就能够想明白。

    所以,

    陈羽将朱棣的顾虑与权衡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之后,认为老朱经过这段时间与自己的接触,在政治上的觉悟有所提升。

    在兄弟情与大局面前,依旧能够沉着冷静的选择了最恰当的一条路。

    就像方才朱棣口中所说的那样,虽然目前朝中的官员分为许多势力,可是总的来说眼前的时期,朝中只有两派:

    建文旧臣与燕王党。

    也可以看作是文臣士绅与武将勋贵。

    首先,

    这些建文旧臣大多是从洪武时期延续下来,都是洪武帝在能力等各方面,为后世之军挑选的治理国家班底。

    这些官员分布在朝中各个部门。

    哪怕是如今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也是从洪武时期延续下来的大臣。

    当然,对于真正的建文旧臣如齐泰、黄子澄那波建文心腹……

    则是死得不能再死!

    抛除以上的建文旧臣,剩下的一股势力,就是跟随永乐帝打赢靖难的武将勋贵了。

    他们是永乐帝手中最为忠诚的拥护者,嫡系中的嫡系。

    可是这两股势力在朝中的官员占比非常的不合理。

    毕竟两方势力,一方是武力值的极端,另一方是政治值的极端。

    就这样两方势力,靖难之后,在永乐帝的帝王权术下,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能坐在一起,和平相处的商讨、解决国家大事。

    但这样的极端平衡,无论是对国家来说,还是对统治者来说,都极为不利。

    毕竟,

    两方单独的势力过于极端,就会导致他们内部缺乏隔阂。慢慢抱团,最终将会形成一个形如铁通的利益共同体。

    因朱棣在勋贵武将中,拥有着极高的威望。

    所以勋贵武将对于朱棣来说算不上什么威胁,但是士绅文官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内部,已经开始用程朱理学练成穿上了一条裤子。

    在朱棣提出各种计划的时候,都会搬出祖制用来压制。

    可是人家永乐帝当初身边还有一位姚广孝,用一些巧妙的办法绕过来祖制,也要进行下去。

    但无论怎么说,朱棣想要做的事情,整体上还是会有些折扣。

    可这些士绅文官面对的还是朱棣这位通过武力登基的帝王,若是后世之军平庸,岂不是要被文官牵着鼻子走?!

    哪怕朱棣身为九五之尊,是大明权势最高的一个人,却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将朝中的文官,替换上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

    所以,

    朱棣在陈羽当初的一番剖析下,才选择了提前开启恩科。

    就是为了将如今朝中的士绅文官组成的势力,冲散、重组。

    一次恩科选拔人才做不到这点,那就多来几次。最终慢慢替换掉朝中的这些,通过程朱理学捆绑在一起的士绅文官集团。

    将文官换上一批之后,信奉程朱理学的文官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

    毕竟就像佛教一样,明明是外来教派,为什么能够深受华夏皇帝的喜爱?

    无非就是能够帮助其稳住朝廷、稳固江山社稷!

    如此一来,朝中就会拥有三方势力,程朱理学的士绅文官、儒家经典的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