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408章 利益分配

第408章 利益分配(1/2)

    朱棣的想法很简单,像陈羽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并且还拥有着仙人才识,让其给那几个皇孙当老师,简直是古今都不曾有过的事情。

    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他就深感对于后人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坐上皇位,他对于后人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没有丝毫的减弱,反而愈发感到忧心。

    毕竟,他可以保证自己能够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但终有一天,皇位要进行更迭。

    若不紧抓后世儿孙们的教育,万一出了一位像建文那个小王八蛋的家伙,骨肉相残、用人不当,那就悲剧了。

    朱棣不想让靖难之役,发生在自己的后世儿孙身上。

    所以他相信,凭借陈兄弟的教学,能够避免。

    毕竟,在陈羽的教学下,朱瞻基连闲暇时间爱不释手的斗蛐蛐,都逐渐放弃。

    由此可见,一位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将非常深刻。

    所以,朱棣听见陈羽拒绝继续担任老师这个职位,他直接反手就是一个太孙太傅的头衔按过去。

    这相当于直接将陈羽与朱瞻基绑定在了一块。

    如此一来,他这一脉的后人,在教育上就有了保障。

    朱棣今后也可以在后世儿孙的教育上,少花些精力,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国大事当中去。

    ……

    朝中六部尚书是正二品官职,而太孙太傅却是一品。

    但本质上是虚职,并无实际权利。

    放在后世,相当于副国级。

    所以,哪怕太孙太傅的这个职位是虚职,可背靠太孙,其余官职看见了,也要给他三分薄面。

    历朝历代能加太傅头衔者,无一不是大人物,战功赫赫,评定一方;又或者是朝中重臣元老。

    ……

    老师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陈羽脑海中想起了之前自己曾经找到过老朱,一同做了一个生意。

    奢饰品:精盐!

    像是蜂窝煤之类,毛利率太低,陈羽自动进行了剔除。

    而精盐可与那些东西不一样。

    精盐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盐,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调味品,实际上却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俗话说,“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盐不仅是烹饪的必需品,更是国家的重要资源,立国之本,却具有货币价值。

    盐在精盐提炼技术没有普及之前,完全可以充当货币使用。

    无论是利润还是刚需,就像后世的石油一样。

    而陈羽只是在精盐生意当中,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利润,就足以让他每个月用麻袋装钱。

    陈羽清楚如今的精盐生意并没有推广到全国,毕竟提炼精盐的核心材料,每个月都是由他进行提供。

    但若是想要推广全国,不仅仅是核心材料的加速产出,还有各种运输路线,厂房的建设。

    所以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善,可终究有一天,精盐生意会推广全国。

    再者,如今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始兴起,将来精盐生意,完全可以做到全世界,成为一把镰刀,用来收割全世界富人的钱。

    这样一笔庞大的利益,不要说皇帝了,只要是一个人,他都会心动。

    更何况,是永乐帝这位想要作出一番丰功伟绩,处处都需要钱的帝王。

    所以陈羽并不清楚他们之间互相表露身份后,这个精盐生意的利润应该如何分配。

    亲兄弟明算账。

    兄弟之间的这笔利益账,越早算清楚越好。

    陈羽沉吟片刻之后,斟酌的问道:

    “老朱,咱俩之间的精盐生意,感觉应该拿出来说道说道。”

    朱棣闻言一愣,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精盐生意有多赚钱,他已经见识到了。

    但有一点他做的不太不地道,那就是精盐生意的利润分配比例。

    当初陈羽并不知道朱棣的真实身份,所以将一部分口中的吃拿卡要利润让了出来,可不出意外,这一部分利润全部进了朱棣的内帑。

    但是又来一系列的事情,如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等,朱棣又将这些钱从内帑拿了出来,运用在了国事上。

    可现在身份表明了,这利润分配问题也是应该拿在台面上来说。

    而且将来精盐生意的规模,肯定会继续扩大。

    朱棣想了想说道:

    “陈兄弟,说起那个精盐生意,我来给你汇报一下目前的产业情况吧。”

    “精盐生意最开始在京师这一片地界贩卖,自打出售的那一天起,生意就好的不得了,压根不缺买家,每天都会源源不断的产银子。”

    “不仅如此,自打山东、河南发大水的那次你推出的用精盐贸易,进行到以工代赈,不仅解决了赈灾中的难民问题,而且还成功的将精盐生意扩大到了全国。”

    “最近这段时间,我也在忙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