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341章 上策,换家战略

第341章 上策,换家战略(1/3)

    朱棣将陈羽讲解的这番话,在脑海中消化了之后,站起身来,主动提起茶壶给陈羽倒了一杯茶,笑着问道:

    “陈兄弟,不知这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面对气温与降水时,国运发展将会如何?”

    陈羽不疾不徐的喝了一口,淡淡的开口道:

    “你们可知为何华夏自古以来,无论是大秦时期北方的匈奴与南方的百越,还是如今大明北方的鞑靼与南方的诸部,都是北方比南方更加具有侵略性,始终呈现北患重于南患?”

    陈羽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一下子问住了在场的三个。

    不得不说,自大秦时期到如今,都是抵御北方邻居,而对于南方的邻居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态度。

    是因土地贫瘠?

    南方的土地相较于大明来说,确实足够贫瘠。

    可南方无论如何贫瘠,也不知道比北方好多少倍。

    按道理来说,南方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国力,应该大于北方,也就是说南方的祸患也应该大于北方才对。

    可事实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截然相反。

    朱棣不确定的说道:“气温与降水?”

    陈羽微微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不错,原因就蕴藏在气温与降水当中。在四百米降水线的影响下,华夏这片土地诞生的农耕文明,相较于北方那不足四百米降水线诞生的游牧民族,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

    “比如农耕文明可以通过种植收成,虽受天气影响,但可以通过建立粮仓来储存粮食,用以应对灾年;游牧文明依赖草场和牲畜,难以长期储存,再者草场因天气或灾害很容易退化,食物供应更不稳定。”

    “所以当小冰河时期来临之际,受气温降低的影响,降水线下降,游牧民族抗风险能力极差,就会导致生存空间压缩,必将引发南迁,与农耕民族冲突。”

    话落,朱棣心中惊诧,陷入了沉思。

    气温与降水,两个平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东西,竟然决定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就连矛盾轨迹都能决定。

    张宇初听到陈羽的一番言论,眉头紧蹙,心情相当复杂。

    如果刚进入酒馆落座的时候,他无论是对于陈羽这个人来说,还是陈羽提出的小冰河时期会使得大明灭亡的理论来说,都非常轻视。

    但随着陈羽的不断讲解,他的心态也一直在发生变化。

    通过史料的记载,他不得不承认小冰河时期真的存在。

    可是此时心中并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只是认为对方知识渊博罢了。

    等到陈羽通过气温与降水,将不同民族在不同地域下产生的文明,剖析得如此清晰时,他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三个字——风水术!

    道家风水术,传承千年,深奥无比。

    大致作用就是通过望‘气’,寻龙定脉,通常用来帮助权贵选择风水宝地,进行修建宅院、墓地等。

    而风水术一门学到高深莫测,则可以帮助皇室寻找龙脉。

    他身为龙虎山天师,知道这并不是风水术的极限。

    当一个人的风水术达到出神入化之时,甚至可以看清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气运,即通过望‘气’,去观测一国之气运!

    拥有观测国运级别的风水术,张宇初认为不可能存在于世。

    毕竟若是一个人真的可以通过望‘气’,观测一个国家的走势,那与仙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若真有这样的人,那么一定是高高在上,俯瞰世界的仙人!

    这样仙人之术,凡人能掌握吗?

    张宇初活了十多年的时间,他对此的态度一贯都是坚定的:

    不能。

    凡人只能学到风水术的皮毛,即找块风水宝地。

    可就在陈羽三言两语就讲出地域辽阔的大明与漠北,甚至南方诸部的观测走向时,张宇初心中涌现出了一个令他自己都感觉到可怕的想法。

    莫非……

    陈羽正在讲述的风水术不属于地上,而是只应天上有的仙术?

    其实以古人的认知来看,张宇初生出这般看似荒诞的念头,情有可原。

    在尚无卫星遥感技术,无法精准获取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的年代,任何能解释天地变化的学说都显得神秘莫测。

    后世之人眼中的气象学,在古时多被包裹于风水术的神秘外衣之下。

    古人将气候变迁、地理环境与阴阳五行相融合,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这套被称为“风水术”的学问。

    虽带有浓厚的玄学色彩,却也并非全无价值。

    正是依托风水古籍中对山川地势、气场流转的记载,后世考古学家得以揭开一座座古墓,让尘封的历史与瑰宝重现于世。

    就在三人沉思之际,陈羽喝了一口茶后,继续说道:

    “这便是自洪武年间始,大明始终未将南方诸部视作威胁,反而在南部划定诸多不争之国,还持续向北方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