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312章 陈羽的笃定,朝廷要提前举行恩科?

第312章 陈羽的笃定,朝廷要提前举行恩科?(2/3)

殊,所以着重看了几眼,这才有了记忆。

    他顿了顿说的看:“这一切都是我根据眼前的局势推断而出。”

    “朝廷方面目前虽然还没有公布有关恩科的消息,应该处于讨论当中,但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提前开启!”

    朱棣听后嘴巴微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想到可能存在居心叵测之人,想借此搞阴谋。

    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报复摊丁入亩一事。

    但却没想到这一切竟是陈兄弟……推测而出!

    朱棣感觉一阵头皮发麻。

    这种能力实在过于恐怖!

    但一想到之前陈羽在他的面前所展现出来的假设推测能力,他又感觉很有可能。

    朱棣当即在书房内找到了两把椅子,搬过来自己与陈羽一人一个。

    恩科是否举行?

    说实话这个问题也是最近一个比较困扰朱棣的难题。

    既然自己犹豫不决,倒是可以听一下陈兄弟方面的分析。

    说不定听了之后,自己就可以不用纠结了。

    “陈兄弟,朝廷都没有颁布的告示你能推测出来,还如此笃定的样子,能不能给我说说看?”

    “现在外面一点有关恩科的苗头都没有,而我家老大……他平日里虽是经商,可也有一颗想要科举的心。”

    “如果此事靠谱,我就回家让其读书,早做准备。”

    古代的恩科,相当于后世的高考。

    当然困难与残酷程度,却甩高考一大截。

    但本质上,却依旧是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陈羽脑海中浮现出朱哥那一副胖胖的、憨憨的模样,但给他的感觉却是一个比较斯文经常读书的君子风。

    要是他记得不错,错过这次恩科,再想参加可不是像高考一样等一年,而是需等三年。

    三年!

    人生又能有几个三年!

    陈羽叹息一声,他对朱哥的印象还挺不错,多说两句吧。

    他坐了下来,淡淡的说道:

    “其实很简单,首先明确一点,恩科的目的是什么?”

    “为朝廷选举人才!”朱棣说的很是肯定,他对科举还是有些研究的。

    陈羽顿了顿,点了点头说道:“说得对,但不全对。”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科举制度对于皇权与国家的影响,它是华夏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国策,也是皇帝选拔人才最为有力的途径!”

    “它取缔了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不再以士族门第为选才依据,打破了桎梏中国数百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

    布衣学子十年寒窗,也可高居庙堂,科举呈现出的生气勃勃,使得天下英才尽被收与朝廷的局面!”

    朱棣皱眉,没有理解陈羽口中的对但是不全对是何意思。

    九品中正制选拔的人才注定有限,而科举则是通过天下间选拔英才,这样一来,哪一个更好,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那些有关想要他提前开启恩科的奏疏,多半也是打着朝廷人手不足的口号。

    只不过建文二年开启过一场科举,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进行,下一场科举是在下一年。

    当然,若皇帝开启恩科,那是可以提前进行。

    但恩科是建立在朝廷发生了特殊情况的前提下,才会颁布。

    朱棣犹豫的点就在不想承认朝廷在自己的治理下,出现了特殊情况。

    陈羽继续说道:“大明不久前经历过一场靖难。按理说这么大的动乱,天下局势怎么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安定下来。”

    “可是在永乐帝强有力的手腕下,国内目前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哪怕边疆都非常安稳。”

    朱棣听了这话,嘴角微扬,有种被肯定的感觉。

    而且对象还是陈兄弟,分量可不轻。

    想想也是,当初国内刚经历大乱,到处都是烂摊子。

    可自己登基后,不过短短几个月,就把局面稳住了。

    现在城里城外又热闹起来,商铺照常开门,百姓们也能安心过日子了。

    哪怕是边疆的那些鞑靼蛮子,在万国宴的时候也只能沦为乞求的份。

    可若是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是建文,那还真不一定能做到自己的这种地步。

    陈羽微微颔首继续说道:

    “大乱之后确实可以通过手腕强行使权力交接平稳度过,但权力交接完成之后,也就是从打天下变成了治天下,那么文官也就是读书人就变得尤为重要。”

    “虽说目前国内风平浪静,但暗中却藏匿着庞大的危机,也就是极度缺乏人才!”

    “这庞大的人才缺口,无论针对将来国家各个地方的运转,还是针对暗中的危机,都显得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大明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恩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